每个人从一出生就踏上了人生马拉松的赛道。在这漫长的征途中,有的人不断收获赞赏之声,有的人匆忙奔跑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还有的人无欲无求,默默地前行。从起点到终点,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人生马拉松的意义。
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战术和耐力。起点可能相差不大,但是起跑后就开始有人冲出大部队领跑,有很多人前后跟得很紧,有一些人没多久就逐渐落后,有的人混迹于大部队当中。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参与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跑完全程,坚持到最后。
确切地说,在人生的长跑中,每个人真正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比较高低,而需要不断战胜自己,不断有所突破,只要能够坚持到底,每个人都将会以胜利者的姿态无憾地达到人生目标。
然而不幸的是,如今有很多人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幸福的滋味和成功的欣喜,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拿过去的自己作为参照物,而是拿别人作参照物,这样的横向比较导致他们陷入了攀比的泥潭、情绪的泥淖中难以自拔。这样的人往往把人生看成是一场短跑比赛,既要起跑好,也要速度快,还要最终得第一。但是,比赛只能有一个第一,如果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那人生也将注定是失败的结局。
任何成功都无法一蹴而就,量变才能引发质变,积累是成功的前提,只要扎实积累,一步步前进不停歇,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就自己的人生。所以,人生的成功不是跑得快,而是要跑得远,成功的关键不是“能力”,而是“耐力”,而耐力的精髓就是一个“熬”字。
美国IBM公司的第二任接班人小沃尔森凭借聪明的头脑和敏锐的商务触觉,将IBM打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但在小沃尔森年轻时,他却是一个出了名的问题少年,因为身为富家子弟,他整天与一些花花公子混在一起,因而染上了很多恶习,为此还险些被学校开除。小沃尔森后来的转变完全是他自己一步步努力获得的,当时因为父亲名声正旺,老师和他父亲的朋友经常拿他和老沃尔森做对比,刺激了小沃尔森的自尊心,坏习性有所收敛。后来在父亲的引导下,好动的小沃尔森学会了驾驶战机并且参加了对日作战,经受了战火的洗礼。
几年的时间,小沃尔森逐渐锻炼成一名守纪律、责任心强的青年军官。之后,小沃尔森接手父亲的事业,并且在数年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当时,人们还没有看到计算机的重大价值,而小沃尔森却大胆提议,生产并销售计算机产品,从此IBM公司蒸蒸日上。
从问题少年到商界名人,小沃尔森的成功蜕变正来自其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努力。一个人只要愿意通过长时间的磨砺来进行自我完善,即便他曾经是一个问题青年,也一样能够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长跑,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而且是一场你和自己较量的马拉松比赛。对短跑项目来说,你需要积蓄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全部释放出来,才有可能取得胜利;而对于长跑,尤其是马拉松比赛来说,你必须不断地积蓄力量,不断地向前跑,只有先坚持跑完全程,才有可能赢得胜利。所以,你首先应该做的是保证自己不断地向前奔跑,这样就超越了前一分钟的自己,而在后一分钟更接近终点。
人与人的潜能本来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在现实中,人与人却有着不尽相同的差距,有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人却碌碌无为,这种差别的产生就在于前者善于挖掘潜能、寻求进步,而后者则甘于落后、埋没自我。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天生而来的,而是在不断的自我挖掘中获得的,只要不停止前进的步伐,成功便指日可待。
下一篇:互补性思维的特点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