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超声波的能量和频率的公式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

超声波的能量和频率的公式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有好多种,现将对成像关系密切的简述如下:

    (一)方向性

    从探头发射出来的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呈狭窄的圆柱状,称超声束,它有明确的方向性。超声束通过的地方称超声场,分近场和远场,近场区为狭窄圆柱状声束,远场区声束向周围扩散,该区内声像图不清晰。医用超声多利用在近场内成像。

    (二)反射、透射、散射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入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如果反射面直径大于半个波长时,一部分能量由界面返回第一介质,称反射(Reflection)。另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介质,即为透射(Transmission)。超声波如遇到比波长还要小的界面或表面粗糙不平时就会发生散射。

    (三)吸收与衰减

    超声波与人体相互作用发生的能量改变为一衰减(或称吸收)过程。能量衰减符合负指数形式的规律,见下列公式:

    式中I。代表入射超声的原始能量,I代表声束通过介质后剩下的能量,α代表吸收率,x代表声束通过的距离。吸收率与组织特性及超声波的频率有关,见公式:

    式中α代表吸收率,β代表公质的特性,f代表频率。

    从上面公式可看出:探头频率愈高,吸收率愈大,声束能量衰减越快,穿透力越弱,深部图像就不清晰,超声仪上就采用可变增益放大器来纠正这一不足。放大器增益曲线是按正指数提升的,与衰减曲线负指数相反,这种补偿技术也叫时间增益补偿(TGC)或灵敏度时间补偿(STC),它使声束能量因吸收产生的衰减与放大器增益补偿相抵,保证了图像的均匀性。

    (四)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指振动源(探头)与器官(组织)之间存在运动时,所接受的振动频率因运动而发生改变的物理现象。当界面向振动源移近时,返回的超声波频率增高;界面远离振动源,返回的频率减低;这种由于运动引起的超声波发射频率与返回超声波频率的差异,称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当界面静止时返回声波的频率与发射声波相同。这种多普勒现象是在1842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Christian Johann Doppler)首先发现的,因此,命名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图1-1、1-2、1-3)。应用Doppler原理来测量组织运动的技术,形成D型超声图像,它以Y轴表示测量点的运动速度,X轴表示时间。D型超声图实质上是血流速度图,可定位血管内的血流状态和分布,如速度用彩色半定量来表示,并重叠在二维图像上,便显示为二维彩色血流图像,称为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简称彩超。

图1-1 目标处于静止状态

图1-2 目标对向探头运动

图1-3 目标背离探头运动

    (徐佩莲 李锋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