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宪宗宝鉴》与《哲宗宝鉴》及《〈国朝宝鉴〉监印所仪轨》的编纂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宪宗宝鉴》与《哲宗宝鉴》及《〈国朝宝鉴〉监印所仪轨》的编纂

《宪宗宝鉴》与《哲宗宝鉴》及《〈国朝宝鉴〉监印所仪轨》的编纂_朝鲜王朝仪轨

    隆熙2年(1908)7月30日,真宗、宪宗与哲宗的皇帝追封活动结束。8月20日(阴历7.24),纯宗下达指示,命令编纂宪宗与哲宗的《国朝宝鉴》。9月11日(阴历8.16),奎章阁大提学李容元、学部大臣李载昆、中枢院议长金允植及中枢院顾问朴齐纯等因此而被任命为编辑委员。9月15日,编辑委员们在奎章阁会面。9月17日起开始进行编纂。10月22日(9.28),纯宗任命总理大臣李完用与宫内府大臣闵丙奭等为《国朝宝鉴》的校正官。10月30日,纯宗又将侍从院卿尹德荣也追加任命为校正官。

    到了这一年的12月6日,纯宗任命了校正兼监印委员,也任命了缮写委员。11日,帝室会计监查院卿申箕善、从一品朴容大及奎章阁卿赵同熙为首的数十名奎章阁大臣被任命为编辑官。就这样,在奎章阁大臣们的主导之下,《国朝宝鉴》的编辑于这年年末暂时完毕,编纂时所利用的资料主要是《日省录》,宪宗时期的《宝鉴》与哲宗时期的《宝鉴》均由1册构成。

    到了第二年,即隆熙3年(1909)2月17日,朴齐纯等被任命为监印官,负责《国朝宝鉴》的印刷。4月9日印刷开始进行。印刷结束后,《国朝宝鉴》立刻于8月11日被包装起来,并于21日早上被供奉在宗庙里。

    《国朝宝鉴》的编纂、监印与供奉全部结束之后,编纂了1册《〈国朝宝鉴〉监印所仪轨》。这次没有设置专门的厅或都监,业务是在奎章阁的主导下进行的,所以仪轨被称为《监印所仪轨》。由1册构成的该仪轨共制作了6件,2件献给了皇帝与太皇帝,1件献给了皇太子,此外,宗庙署、内阁、奎章阁各藏有1件,目前6件全部尚存。[1]

    该仪轨中收录了两件“班次图”,一件是将《国朝宝鉴》进献给宫阙的“班次图”(6页),一件是将《国朝宝鉴》进献到宗庙的“班次图”(8页)。不过,两件“班次图”中并没有图片,只记载着人们的职衔名称。通过这些没有图片的“班次图”可以得知,这一时期的仪轨编纂得有多么简陋。另外,该仪轨中的字体并非是纯粹的汉字,而是韩文与汉字的混用体,这一点也与从前的仪轨有所不同。

     注释

    [1]奎章阁藏有内阁本(78章)和1件收藏处不详本(78章)。藏书阁藏有3件收藏处不详本(均为72章)。日本宫内厅藏有奎章阁本。奎章阁的收藏处不详本封皮为黄色绸缎,边框线为红色,由此可知其应为皇帝或太皇帝使用的仪轨。藏书阁所藏本中,2-3683与2-3680使用的也都是红色边框线,据此可以推断它可能为皇帝用本,或皇太子用本,或太皇帝用本。其余的宗庙署本、奎章阁本、与内阁本使用的都是黑色边框线。从前的奎章阁本均作为御览本而被制作得很是高级,但这时的奎章阁已经丧失了皇帝的近侍工具这一职能,它被降格为纯粹的图书馆,所以,奎章阁本就被制成了普通仪轨。有关藏书阁所藏仪轨,请参考金赫的简单题解(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上揭书,943-947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