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古代汉语中的介词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代汉语中的介词

    第十四节 古代汉语中的介词

    一、介词的语法特点

    语序上古代汉语介词的宾语通常同现代汉语一样放在介词的后面,但少数介词(主要是“以”)的宾语因表达的需要而放在介词的前面。

    现代汉语中介词宾语不能省略,古代汉语中“以、与、从”等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

    语法功能。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做状语,但“于”字组成的介宾结构除表“对于”、“关于”外,其余多作补语;“以”字介宾结构可作状语,也可作补语。

    二、于(乎)

    “于”作介词组成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前后作状语或补语,多数用于补语。如:“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于”表示“在……方面”。

    三、以

    “以”组成的介宾词组,经常用作状语,也用作补语。如:“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以时”,即按照季节时令。

    四、因

    表示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或中介,有“凭着……”、“趁着……”、“通过……”之类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理由,有“因为……”、“由于……”之类意思。

    五、为

    “为”字用作介词,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宾结构,用于动词前作状语。如:“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左传·鞌之战》“为鲁、卫请”,即替鲁、卫两国请求。

    六、与

    用作介词,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宾词组,用作状语。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曹刿论战》)“与之乘”,即跟他一起乘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