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全凭静脉麻醉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

全凭静脉麻醉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用于各类手术,无绝对禁忌,但须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无禁忌的药物。

    二、常用药物

    1.镇静催眠类药物

    (1)咪达唑仑:特点为水溶性,少有组织刺激。有良好的抗焦虑、顺行性遗忘和抗惊厥作用。全麻诱导剂量为0.05~0.2mg/kg。

    (2)丙泊酚:特点为时效短,苏醒迅速而安全,无药物蓄积作用。常用剂量为1~2.5mg/kg静脉注射,50~200μg/(kg·min)静脉输注维持。

    (3)依托咪酯:特点为诱导和苏醒平稳,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抑制作用轻微,可降低地颅内压。全麻诱导剂量为0.1~0.4mg/kg。

    2.阿片类药物

    (1)芬太尼:特点为脂溶性高,单次注射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心肌收缩力无抑制作用,无组胺释放作用。全麻诱导剂量为0.1~0.2mg,术中维持可每30~60min给药50~100μg。

    (2)舒芬太尼:半衰期较芬太尼短,但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1倍,原因是其代谢产物去甲舒芬太尼镇痛效应与芬太尼相当,等剂量用于麻醉诱导时,其循环系统更稳定。大剂量用于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复杂的大手术,中等剂量2~8μg/kg用于复杂普通外科手术。

    (3)瑞芬太尼: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快易于、代谢不依赖肝肾功能、重复应用或持续输注无蓄积以及可降低颅内压是其优势。麻醉诱导剂量为2~4μg/kg,维持剂量为0.25~2μg/(kg·min)。

    3.右美托嘧啶

    右美托嘧啶是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作用于蓝斑α2受体产生镇静催眠作用,作用于蓝斑和脊髓内的α2受体产生镇痛和解交感作用。其消除半衰期为2~3h,输注10min半衰期为4min,输注8h则为250min。其清除率与身高有关,不受年龄、体重或肾衰竭的影响。对缺血性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心脏传导阻滞和严重心功能不良患者慎用。

    右美托嘧啶的临床应用包括4方面:

    (1)麻醉前用药:麻醉前15min给予0.33~0.67μg/kg静脉注射。

    (2)麻醉维持:负荷剂量0.17μg/(kg·min),10min内输完,然后以0.01μg/(kg·min)持续输注。可减少镇静剂和镇痛药用量,但应注意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3)短小手术的镇静:0.7μg/(kg·min)持续输注维持BIS指数在70~80之间。

    (4)ICU镇静: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优于丙泊酚,可改善PaO2/FiO2比值,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负荷剂量为2.5~6μg/kg于10min内缓慢给药,继以0.1~1μg/(kg·h)维持。

    4.肌松药

    (1)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常用于麻醉诱导,剂量为1~2mg/kg静脉注射。对于截瘫、大面积烧伤、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禁用。

    (2)非去极化肌松药:包括苄异喹啉类、甾类。其中,罗库溴铵是目前起效时间与琥珀胆碱最接近的肌松药。

    三、操作方法

    1.麻醉诱导

    静脉快速序贯诱导(RSI)是目前最常用的诱导方法。患者充分吸氧去氮后,给予镇静剂是患者神志丧失,随即扣紧面罩,继之给予阿片类药物,然后给予肌松剂,进行气管插管。

    其他诱导方法包括保持自主呼吸的诱导、清醒插管后再诱导、吸入麻醉诱导,以及小儿麻醉诱导可选择口服咪达唑仑、肌注氯胺酮或经皮给予芬太尼等。

    2.麻醉维持

    (1)麻醉维持与麻醉诱导应该密切衔接,了解和关注手术步骤并调节麻醉深度,可选择麻醉深度监测仪指导,防止麻醉过浅或过深及麻醉苏醒延迟。

    (2)维持气道通畅,保持良好的肺通气和换气。一般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最好以监测仪指导肌松药的应用。

    (3)及时处理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重要脏器功能的正常。

    3.麻醉恢复

    (1)手术结束前适时停止静脉麻醉用药,适时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必要时使用氟马西尼、纳洛酮、多沙普仑等拮抗剂。

    (2)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3)继续人工辅助通气,根据患者病情、苏醒情况来决定是否拔管并掌握好拔管时机。拔管前应清理气道分泌物。

    (4)拔管后继续给氧,监测生命体征,待神志恢复和生命体征平稳后护送转运出手术间。

    四、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1.气道梗阻

    原因:①机械性梗阻,如气道受压、舌根后坠、气道异物阻塞、反流误吸或导管扭曲等;②气道痉挛。

    预防:①对原已存在的气道受压狭窄的患者,应在术前做X线检查,根据狭窄程度选择合适的导管通过狭窄部位。②术前常规禁食禁水,应用抗胆碱药。③控制气道炎症,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④对哮喘患者避免应用释放组胺的药物如吗啡、阿曲库铵。

    处理: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拖下颌、放置通气道、清除异物、解除痉挛等措施。紧急情况下可行气管插管或建立环甲膜穿刺通气。

    2.呼吸抑制: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原因:①中枢性呼吸抑制多见于麻醉药、阿片类药物及过度通气和过度膨肺。②外周性呼吸抑制多见于肌松剂残余作用、低血钾、复合高危硬膜外阻滞。

    对策:①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维持SpO2和PetCO2在正常范围内。②对因处理。

    3.循环系统并发症:低血压和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原因:①麻醉深度不当;②急性快速失血;③严重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④迷走神经反射;⑤心脏、大血管受压;⑥某些麻醉药物作用。

    对策:重在预防:①合理维持麻醉深度;②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维持心肌氧供氧耗平衡;③加强气道及呼吸管理;④严格执行各项外科操作技术常规;⑤安全、科学、合理用药。一旦发生心跳骤停,立即现场心肺复苏。

    4.低体温或体温升高

    原因:①手术室温度≤21℃或≥26℃,湿度、通风不当;②全身麻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术中大量冷的液体输注或冲洗胸腹腔、内脏暴露时间过长,可显著降低体温;③开颅手术在体温调节中枢附近操作;④输液、输血反应。

    对策:①维持手术室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40%~60%。②麻醉期间常规监测中心体温的变化;③给冷冻液体和冲洗液加温;④一旦发现体温升高,立即予以物理降温;⑤一旦发生恶性高热,应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静注丹曲林2mg/kg,5~10min重复一次,总量可达10mg/kg,直到肌肉强烈收缩消失、体温降至≤38℃。

    5.术中知晓和苏醒延迟

    原因:①术中知晓常见于麻醉偏浅,以依托咪酯-芬太尼麻醉、氧化亚氮/氧气-肌松药麻醉、氧化亚氮/氧气-芬太尼麻醉等更多见;②苏醒延迟多见于麻醉用药残余作用,呼吸抑制,术中发生严重并发症,术中长期低血压、低体温,以及术前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对策:①根据生命体征及BIS指数的变化指导麻醉深度调节;②对苏醒延迟的患者,常规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及TOF,以帮助确定发生原因。

    五、注意事项

    (1)根据综合“顺行性遗忘、麻醉镇痛、肌肉松弛和抑制应激反应”的理念,合理选择全身麻醉用药。

    (2)重视麻醉深度的监测与调控,避免术中知晓,防治苏醒延迟。

    (3)防治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4)当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时,应减少全麻用药剂量,严防循环抑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