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法氏囊病毒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法氏囊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导致鸡体免疫机能障碍,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

    IBDV属于双股RNA病毒科、双股RNA病毒属。本病毒有Ⅰ型和Ⅱ型,无交叉免疫。血清Ⅰ型又分6个亚型,亚型之间的交叉保护率为10%~70%,这种抗原性的差异是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Ⅱ型病毒无致病性。

    本病主要侵害2~10周龄的幼龄鸡群。近年来,发病日龄和范围明显扩大,产蛋鸡和10日龄内雏鸡也时有发病,鸭、鹅也能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而发病。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源,IBD可通过直接接触IBDV污染物,经消化道传播。发生该病的鸡场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

    病鸡精神不振,翅膀下垂,羽毛蓬乱(图3-1),怕冷,在热源处扎堆,采食下降。病鸡排白色的水样粪便,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病初可见到啄肛。急性发病的鸡群,发病后3~4天达到死亡高峰,呈峰式死亡。发病1周后病死鸡数明显减少,迅速康复。发病后期易继发鸡新城疫、大肠杆菌等疾病,使死亡率增高。

    img18

    

    图3-1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

    病死鸡脱水,胸肌和腿肌有条状或斑状出血(图3-2、图3-3)。肌胃与腺胃交界处有溃疡和出血斑(图3-4),肠黏膜出血。肾肿大、出血(图3-5)。输尿管扩胀,充满白色尿酸盐。感染初期,眼观法氏囊充血、肿大,比正常大2~3倍,外被黄色透明的胶冻物(图3-6),内褶肿胀、出血,内有炎性分泌物。急性发病鸡的法氏囊明显水肿、出血,呈紫色(图3-7)。发病后期法氏囊萎缩或囊壁变薄呈袋状。

    img19

    

    图3-2 腿部肌肉出血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结合临床症状可做出初诊,确诊应进行病原分离和血清学实验。

    img20

    

    图3-3 胸肌出血

    img21

    

    图3-4 肌胃与腺胃交界处出血

    img22

    

    图3-5 肾脏肿大、出血

    img23

    

    图3-6 法氏囊肿大

    img24

    

    图3-7 法氏囊肿大、出血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根据本病的流行情况、饲养管理状况、疫苗毒株的特点和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等制订免疫接种程序。

    发病鸡群应进行鸡新城疫抗体的检测,必要时紧急接种,以防继发鸡新城疫。在发病早期注射卵黄抗体,中后期不宜注射。保守疗法:提高鸡舍温度2~3℃;避免各种应激反应;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饲料中蛋白质水平降低到15%~16%;供给充足的饮水,并加入电解多维和肾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