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
(1)支气管镜吸引物定量培养污染机会较少,可更有效地区分污染菌或感染菌,吸引物培养的细菌浓度≥105 C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低于此浓度则多为污染菌.
(2)经人工气道吸引获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是较常用的标本采集方法,吸引物培养的细菌浓度≥105 C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104 CFU/ml则为污染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标本污染机会较多,病原学分析时需注意.
2.防污染样本毛刷(PSB) 经支气管镜检查插入防污染样本毛刷获取支气管内分泌物送检,具有较高的采样敏感性和防污染特异性.细菌浓度≥103 CFU/ml,可认定是致病菌.PSB为侵入性操作,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低氧血症者应谨慎考虑.
3.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支气管分泌物少,可通过支气管镜行病灶部位灌洗并回吸灌洗液标本送检.BALF中细菌浓度≥104 C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
4.经气管吸引(TTA) 多采用环甲膜穿刺抵达气管腔内,吸引呼吸道分泌物,将标本注入无菌试管或接种于培养皿中,立即送检.TTA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本操作并发症多,如出血、纵隔或皮下气肿等,目前已被纤维支气管镜取代.
5.经胸壁穿刺肺吸引(LA) 主要适用于疑难病人的肺部病变,尤其是适宜于靠近胸壁的病灶诊断.并发症偏多,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上一篇:中华法系的发展轨迹
下一篇:最新政府补助专项款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