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郭沫若故居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郭沫若故居

    

    韩玉晔

    在郭沫若停留武汉的所有居所中,他印象最深的,还属武汉大学。他对武汉大学寓所的评价,甚至超出他后来在北京居住多年的原恭王府,以及他在四川乐山出生成长的沙湾老屋。

    《洪波曲》为我们详细再现了当时郭沫若居住时的场景: 1938年,武汉成为全国抗战中心,武汉大学于该年4月西迁,国民政府军委军官训练团的团部设于此地。现在这片山上的老别墅,即当年的“十八栋”,成为训练团的官邸。因为政治部第七处处长范寿康原是武汉大学的教授,得益于他的斡旋,使负责抗战宣传工作的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得以把张有桐教授的住房顶下来居住了。这住房背山面湖,一共三层,下层有佣人室和厨房,上两层都有客厅、书房、卧室、浴室,还有可以眺望湖光山色的阳台。下山可到东湖游泳,上山就是珞珈山的山顶。

    郭沫若故居旁边有一条石阶小路,至今完整保存,武大把它叫做周恩来小路。这条路在郭沫若的回忆中也有记述:“周公和邓大姐也住到靠近山顶的一栋,在我们的直上一层,上去的路正打从我们的书房窗下经过。”

    另一位邻居是黄琪翔。郭沫若这样记述两家的位置:“不久黄琪翔搬来了,做了我们的邻居。那是一栋比翼建筑,站在月台上两家便可以打话。”

    从1938年4月至8月,尽管郭沫若在武汉大学仅仅住了4个月,而且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但武大的优美景色、他在这一时期的工作状态,以及他与夫人于立群的甜蜜生活,还有周围的邻居,给郭沫若留下了一生中居所最为满意的回忆:“有这样的湖景,有这样的好邻居,我生平寄迹过的地方不少,总要以这儿为最接近理想了。”因此,他也把武汉大学称赞为武汉三镇的“世外桃源”。

    (原载《长江日报》,2006年4月10日,本书有删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