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和霾这两个字,常被联系在一起,人们也常常将雾和霾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
雾其实是接近地面的云,它是由大量微小的水滴、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微小到在显微镜下才能分辨。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一般会使地面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霾是空气中悬浮着的大量极细微的、干的颗粒,其中不少颗粒物是直径2.5微米以下的微小烟尘、粉尘及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物等,并伴有水滴而形成。出现霾时,空气往往较混浊,有时呈灰色或黄色,甚至红色,所以也叫灰霾。霾会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小知识
雾和霾的预警
大雾预警信号是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在大雾到来之前做出的预警信号,让大家预防大雾带来的影响,提示交通部门警惕大雾带来的交通事故。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红色预警信号是大雾预警信号中的最高级别。
霾预警也分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级,分别对应中度霾、重度霾和极重霾,可反映空气污染的不同状况。在霾预警级别的划分中,将反映空气质量的PM2.5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并列作为预警分级的重要指标,使霾预警不仅仅反映能见度的变化,也能反映空气污染的程度。
小贴士
水平能见度与水平距离
水平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白天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辨认出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中)的最大水平距离;夜间则指能看到、确定的一定强度灯光的最大水平距离。
水平距离就是与地面平行的距离。
雾本身是干净的,真正造成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是霾。当然,空气不是老老实实地等着人们给它下定义,它变幻多端,有时雾、霾互相“纠缠”,很难区分。所以,通常在低能见度情况下,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之为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空气相对湿度80%~90%时称之为雾霾(雾和霾的混合物)。
只有冬天才有霾吗?
霾一年四季都有可能产生。比如,春季北方的沙尘暴、夏季的光化学反应、秋季秸秆焚烧等都会引起霾,冬季在水汽充足、缺少强冷空气的情况下,更容易形成霾。
上一篇:色彩艺术中的视觉错觉现象
下一篇:大众传播的意义构成和政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