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75】 时间说,你们拍摄的2012年《鸟瞰新重庆》是一次中国航拍史上的壮举!——借助权威人士的评语提问
2012年年初,重庆广电集团记者朱洁去采访《鸟瞰新重庆》航拍组。宋林老师虽然在编辑机房和记者聊起了一些航拍故事,但都是一些零星的材料,第一次采访收获不多。于是,记者又找航拍片制片方重视传媒公司要了一些航拍数据,诸如飞行架次、拍摄路线等,但都不够生动翔实。
为了做好这篇报道,记者朱洁继续寻找其他线索。猛然想到正在重庆广电集团挂职任总裁助理的中央电视台原《东方时空》制片人时间,他是中国电视界的大腕级专家,他应该会是航拍片的审片人。于是记者通过电话找到了时间,请时间谈谈对航拍片的审看意见。
没想到时间对航拍片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是航拍史上的一次壮举,拍摄者用他们娴熟的技术和忘我投入的情感,让我们切实领略到了重庆的魅力!”然后时间还提到了有几组悬停倒飞的长镜头带给他的震撼。
于是记者找到2012年《鸟瞰新重庆》航拍片的视频,一边欣赏,一边结合时间的点评做记录。在有了这样的充分准备后,记者再次致电宋林:
【记者】宋老师,时间说,你们拍摄的2012年《鸟瞰新重庆》是一次中国航拍史上的壮举!你们娴熟的技术和忘我投入的情感,让我们切实领略到了重庆的魅力!我可以了解更多你们的幕后壮举吗?
【宋林】你还采访了时间?时间真的这么说?
随后,宋林表示:“被你的真诚所感动,接受你的采访。”接下来,宋老师非常配合采访,不仅讲了很多幕后故事,而且还推荐了空中摄影师、导演接受深度采访,提供了很多照片和翔实的素材。记者根据大量素材完成了一篇《更高更低更贴近 忘情收尽重庆美景》的报道。
在采访中借用名人、专家等第三方权威人士的评价来提问,是引起受访者重视的好办法。锲而不舍,想方设法获得采访者的信任,至关重要。
案例来源:
编著者朱洁原创。
上一篇:应用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下一篇:国内银行卡收单市场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