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祖光先进事迹选编
序 言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自今年4月以来,如果您走进哈工大校园,有两条标语会不断地出现在您的视野之中:一条是“庆祝我国高校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发射成功”,一条是“学习马祖光院士淡泊名利、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马祖光、小卫星两个撼动人心的名字辉映在哈工大加速发展的时空。今天,我们带着这份哈工大的财富、国防科技事业的财富来到这里与各位交流,想表达的正是哈工大人为中国国防事业奉献一切的坚定决心。
马祖光:
1928年4月11日生于北京
1946年至1950年在山东大学物理系学习
1950年9月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
1952年10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起先后创建了核物理专业、光电子技术专业、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0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位75岁的老人,一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老人,去世前的日子是这样度过的:
2003年3月28日,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学科发展规划。
2003年4月18日,汇报“2003年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论坛”情况,向大家介绍了国际激光物理与激光技术的前沿方向。
2003年5月7日,组织本学科进行“高等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讨论。
2003年5月22日,修订光电子技术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
2003年5月23日,主持修订光电子技术专业博士生、硕士生招生简章。
2003年6月13日,主持学科论证“激光推进技术”。
2003年6月19日,他应学生要求做报告《做人与做事》。
2003年6月24日,参加三位博士生的开题报告会。
2003年7月1日,主持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会,讨论本科生和硕士生选题。
2003年7月3日和4日,参加了两天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
2003年7月7日,参加2001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2003年7月11日,与其他老师约定下周讨论教学计划修订工作。
2003年7月15日,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第一部分
爱国爱党 甘于奉献
作者:马洪舒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做为《哈工大报》记者,从1982年起跟踪采访马祖光院士。采访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采访马祖光院士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我20多年前的采访本上,记载着马祖光院士许多平凡而朴实但却感人肺腑的话语。他的闪光思想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此时此刻,我怀着十分崇敬、钦佩、激动、和悲痛的心情,仅就我所了解的马祖光向同志们作如下汇报。
做为《哈工大报》的一名老记者,我对采访专家教授还是有点办法的。但是,马祖光院士淡泊名利,非常谦逊,采访他是相当困难的。每次采访,他都表示:“工作是大家做的,要多宣传中青年教师,不要宣传我一个人。”他甚至给校党委和省委写信提出,要少宣传自己。记得那是在1985年,学校党委做出在全校开展向马祖光学习的决定。校报编辑部派我去采访马祖光院士,他说什么也不跟我谈。我把这个情况向当时的党委书记姜以宏同志反映了。姜书记坚决地表示,马祖光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激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他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应该作为先进典型进行深入地宣传。于是,我就认真地进行采访,写出一篇近万字的通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完成宣传报道任务,每次采访马祖光院士我都采取迂回战术,先采访系主任、党总支书记,教研室和系里对他比较了解的中青教师、研究生、实验室工人师傅以及党支部书记等同志,通过大家的介绍,挖掘出大量的材料,然后找马祖光本人核对事实。同时,找机会请他谈谈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在请马祖光核实材料听他对一些问题讲述自己看法的过程中,他那些闪光的思想不知不觉地就被我捕捉到了。比如,马祖光院士非常诚恳地向我表示:“我仅仅按党的教导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有许多好同志、好党员值得我学习。”他甚至向我推荐说:“在我们哈工大,雷廷权教授、刘永坦教授、田锡唐教授、周定教授等许多老先生都很值得大家学习,应该多多报道他们。”他还一再强调:“现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要把眼睛向着中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战斗在第一线,是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要多宣传他们。我们教研室的汤宝寅、王琪、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