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计划
之市场调查 政府对养猪户的扶持政策:
一是能繁母猪养殖补助,每头母猪补助100元。这是普惠式的,只要是养了母猪的都能得到;二是能繁母猪保险补助。母猪养殖户申请母猪保险,投保费为每头60元,母猪死亡可获赔偿1000元/头,投保费由中央财政补助48元/头,养殖户个人负担12元/头。这项优惠只有自愿投保的养猪户才能享受,如果不清楚的可到当地畜牧部门咨询,然后以村或乡镇为单位统一参保。三是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每出栏生猪80万头以上,人平出栏达到1.5头以上的县,中央财政给予奖励,凡是获奖县的养猪大户,均可得到相应的奖励资金。四是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扶持。对存栏母猪3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方可申请该项目。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认定,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要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养殖场(小区)应位于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以外;二是栏舍建设布局合理,栏舍宽敞明亮、通风透光;三是经改造后有防疫消毒设施,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实现饲养管理标准化;四是要有懂畜牧兽医的技术人员。
必须是既符合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条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申报成功的政府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的粪污处理、猪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值得强调的这笔资金不是普惠式的并不是养了多少头猪的大户就一定能获得扶持。又经县市两级申报并经省发改委和省畜牧水产局审核批准,才可纳入项目建设规划,所有项目的申报和审批都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和程序来操作。由于国家下达我市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数额有限,即使是符合条件的养殖场,也不可能在当年内全部纳入项目建设计划。目前我市有 1500 多户养猪大户,但近两年来实际争取到该项目的只有 100 多户。
1 当前农村养猪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养猪大多仍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养殖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制约农村养猪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品种太差 许多农户长期习惯饲养土杂猪,这样容易增加饲料消耗,影响养猪效益。养一头土杂猪比养一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少收入100多元。
(2)饲料单一 饲料配方不合理或原料不齐,缺少必要的蛋白质饲料或其它营养成分,造成饲料报酬降低,料肉比提高。用混合料喂猪料肉比为2.8:1或是3:1,而用单一的玉米、稻谷或某些廉价饲料喂猪,每增重1㎏耗料6~7㎏。
(3)喂养不当 许多农户养猪在投料的时间、次数、数量以及饲料的搭配和投料顺序等方面是不科学的。在喂养的时间上早一餐,迟一餐;在饲喂次数上一日多,一日少;在饲喂
数量上饥一餐,饱一餐;在投料顺序上不是先粗后精,先稀后稠。这些敝端都会使猪的消化紊乱,影响饲料的吸收利用和猪的生长发育。
(4)猪舍简陋 栏舍是猪生长的必须场所。许多农户利用四边(厨房边、厕所边、坑边、屋檐边)建栏养猪,其布局朝向极不合理,栏舍的结构也不科学。有的猪舍阴暗潮湿,采光通风条件差,冬冷夏热。有的猪舍地面长期积水积尿,猪关在栏中等于坐水牢,臭气熏天,生猪不能健康成长。
(5)不重防疫 养猪者抱着侥幸心理,不愿在预防上花钱,甚至连几大传染病也不愿接种疫苗。虽然有些农户对一些死亡率高、造成经济损失大的传染病重视,但对一些死亡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微的疾病往往有所忽视。殊不知一些慢性病虽不引起死亡,但大大影响猪对饲料的吸收利用,抑制其生长发育。
(6)忽视驱虫 生猪经常接触地面,加上喂用青料、生料,极易感染蛔虫等寄生虫病。尤其是蛔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会引起蛔虫性肺炎、肠炎、肠道阻塞、胆道蛔虫等疾病,轻则使猪发育不良、生长受阻或形成僵猪,其增重率比正常猪低30%,重者会引起死亡。
2.1 猪场建设
(1)猪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利于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场周围3km无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大型化工厂及其它污染源,距离交通干线、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km以上。场地选择在居民区常年主导风的下风或侧风向处。
(2)猪场总占地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不超过2.5~4.0㎡计算。栏舍内通风良好,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要求。
(3)场区要求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有绿化隔离带。
(4)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的饲养模式。
2.2 引种
(1)种猪应从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资质的种猪场引进,具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和《种畜禽合格证》。引进的种猪应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使用。
(2)仔猪应来自于生产性能好、健康无病的种猪群所产的健康仔猪。
(3)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或仔猪。
2.3 疫病防治
(1)搞好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兽医防疫应按照《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和《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准则》的要求进行,兽
药、疫苗须来源明确,质量可靠。
(2)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科学免疫。使用的疫苗应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要求。
(3)推荐使用国家兽药典收载的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
(4)兽药使用应在临床兽医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掌握兽药的用法、用量和停药期。
(5)禁止使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药、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肌松弛药。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被淘汰的兽药。
2.4 重视营养与免疫
营养与疾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动物的营养状况影响着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机体的健康状况又影响着动物的营养需要模式。“营养免疫学”的诞生与发展为解决动物生产中的疾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内外关于猪的营养与免疫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营养素对猪免疫机能的影响;二是免疫状况对猪营养代谢和营养需要量的影响。
2.4.1 营养素对猪免疫机能的影响
对猪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1)蛋白质 在临床和试验方面,有关蛋白质营养与免疫的研究很广泛,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蛋白质缺乏将会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和淋巴器官发育;降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巨噬细胞的数量与活性。
(2)氨基酸 氨基酸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几种必需氨基酸和谷氨酰胺。
(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大多数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ω-3PUFA降低了动物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和炎性细胞因子(IL-
1、IL-
6、TNF)的产生,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ω-3PUFA对心血管疾病、自动免疫疾病或炎症的缓解作用。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免疫反应失控,从而产生过多的炎性细胞因子,对机体造成损伤。ω-3和ω-6PUFA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4)维生素 所有维生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免疫过程,研究较深入的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C。
(5)微量元素 研究比较深入的是锌、硒,其次是铜、铁、锰等。这五种元素的共同特点是起着生物抗氧化的作用。
2.4.2 免疫状况对猪营养代谢、生产性能和营养需要的影响
免疫系统受外来抗原刺激后,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引起动物一系列行为上和代谢上的改变,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和营养需要量。
(1)免疫系统激活导致动物机体代谢发生变化。免疫系统激活会使相应抗体水平升高,淋巴细胞增殖速度加快,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等,从而有效地抵御外来抗原对动物机体地损害。然而免疫系统的激活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效应,引起动物一系列行为上和代谢上的改变。行为的改变的典型症状是动物发烧、厌食,采食量和生长速度下降,饲料转化率变差,动物处于一种亚临床状态,此所谓“免疫应激”。代谢上的改变是机体将本用于生长和骨骼肌沉积的营养物质转向于高度激活的免疫系统以抵御疾病。
(2)免疫系统激活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某一特定基因型的猪其生长速度和体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其健康水平。降低猪免疫系统激活可提高猪的采食量、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效率,此外,还可改变猪的胴体组成,使猪沉积更多的肌肉或体蛋白,尽可能少地沉积脂肪组织。
2.5 保持盛夏不掉膘
夏季天气酷热,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因此,肉猪为了抗热,极易掉膘,生长滞慢,甚至中暑死亡。所以,盛夏养猪须加强防暑降温,确保生猪安全越夏,提高养猪效益。
(1)搭棚遮荫。农村养猪大都是开放式猪舍,应在高温到来之前,在舍前搭一临时凉棚遮荫,防止阳光直射。也可在舍内搭棚,或栽种葡萄、番瓜等藤蔓类植物,让其藤蔓爬满凉棚遮荫。
(2)整日粮结构。盛夏时期,日粮中的能量饲料应相对减少,可增加青绿饲料。平时能量饲料为日粮的50~70%,夏季为40~50%;青绿饲料由0.5~1kg增加到1~1.5kg。所喂饲料均应新鲜卫生无霉变。
(3)实行夜间喂猪。饲喂时间可在晚上7点、11点、凌晨4点进行,每晚饲喂3次,白天可在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各喂一次0.5%的食盐水和青绿多汁饲料,只要饲喂合理,满足需要,50kg左右的猪,日增重同样可达0.5~0.75kg。
(4)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水是各种营养物质最好的溶剂和运输工具,体内废物的排除也是通过水来运转的,猪体水占重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夏季猪日饮水量是自身的23.8%,可饮0.5%的盐水,以调节体温。
(5)降低舍内温度。可用清凉水冲洗圈内地面墙壁降温,有自来水条件的接水管,每天冲洗几次,没有自来水的用盆盛水冲地,以降低舍温。
(6)用水冲猪体降温。可用喷雾或淋浴冲洗猪体,每天2~4次,帮助猪体散热。但应注意,初出井的水,温度较低,可在日光下晒一会儿再冲洗猪体,既可散热降温,又可使猪体清洁卫生。用水冲洗猪体时,应安排在饲喂前,喂后30分钟内不能洗,更不能用水突然
冲猪头部,以防猪头部血管强烈收缩而休克。
(7)洗澡降温。可在猪舍一角挖一浅池,倒入清水,使猪随时可到池内浸泡,促使体热散发。若圈内小而无条件挖池的,可在附近挖池,下午隔一段时间,把猪放出来,让猪自由翻身浸泡10~20分钟。
(8)搞好猪体、猪舍卫生。猪舍应打开所有通风孔,使猪体凉爽舒服。舍内可铺垫卫生砂粒3~5㎝厚,通过猪体与砂料的接触而散热。每天用20%的石灰乳喷洒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用3%石碳酸溶液消毒所有的饲具。
2.6 做好出栏前的育肥
许多农户不太注意猪出栏前的饲养管理,通常越是接近出栏,饲养得越不精心。如果在猪出栏前10天加强管理,快速育肥,能使已长到80~90㎏重的猪每天增重1.5㎏,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其做法如下:
2.6.1 用药物对猪进行驱虫和健胃
出栏前的第10天用敌百虫按猪每10㎏体重1片半的剂量给猪驱虫,可以将药拌在饲料中一次喂完。隔1天用大黄苏打片按每头猪8~10片或纯碱按每头猪25~35g一次或数次喂完,以起到清洗猪肠胃的作用;再隔1天将6~9片小苏打研成面一次喂下。在喂药的同时,每隔1天将韭菜0.5㎏、白酒150ml或酒精1㎏拌在饲料中让猪吃下,以起到健胃促生长的作用。因韭菜中含有挥发性物质,能促使猪加快新陈代谢,是猪理想的天然健胃剂;白酒能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起到使猪少运动、多睡眠的作用。
2.6.2饲喂发酵饲料
在猪出栏前进行快速育肥的10天中,应尽可能地使用经发酵处理过的饲料。下面的配方可供参考:麦糠2.5kg、米糠2.5kg、豆粉0.5kg、玉米面0.5kg、青饲料5kg、骨粉0.25kg,同时将适量大米、红糖、食油、花生饼等加水拌匀,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然后用塑料薄膜将其包好压紧,自然发酵,待饲料发出酒香味即可用来喂猪。
1.定时
每天喂猪的时间、次数应固定。定时喂食,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从而使猪的食欲和饲料消化、利用率提高。
2.定量
给猪喂食应人为掌握食量,不能忽多忽少,以免影响猪的食欲,造成消化不良,降低饲料利用率。
3.定质
在配制饲料时,首先应符合饲养标准,科学安排精、粗、青饲料的比例。同时饲料的种类与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这样可提高猪的食欲,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4.定人
固定专人饲喂,可使人对猪的个体习性详细了解,同时猪也能适应人的饲管特点,以防产生应激症。
5.定位
要使猪养成吃、拉、睡定位的良好习惯。购进猪前,应对圈舍进行彻底打扫、消毒,并在猪圈舍的地方放些垫草;拉屎尿的地方洒一些睡;吃食的地方撒一少许实物。
6.定期驱虫
一般应在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一次;育肥猪也可每1-2个月驱虫一次;以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7.定期防疫
应于每年春、秋两季给猪进行定期预防注射。
8.定期消毒
5-15天对圈舍、环境进行一次消毒
1.改良猪种
大多数农户养土种猪,喂10多个月才长到一两百斤左右,经济上很不核算。应改养三元杂交猪或良种猪。
2.改用配合饲料
科学实验证明:单一用玉米喂猪,料肉比为7:1,用玉米和麦麸混合喂猪,料肉比5:1,而用玉米、豆粕、麦麸加混合料配制成的配合饲料喂仔猪,料肉比可达2.8:1.而改成我们的方法自己配料:料肉比可达2.6:1,且比全价料降低一半成本,只合6毛左右。
3.改熟饲料为生料喂猪
饲料煮熟后营养至少损失10%,再加上剩食放置时间上易变质,喂猪容易使猪中毒或腹泻。应改用生配合料干喂。
4.改大小猪喂养为分养
大小猪放在一起混养,大猪吃得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腹泻;小猪吃不到食,容易饿肚子,结果对大小猪都不利。大小猪因发育阶段不同,需要的营养物不同,混养都不能良好增重,效益自然差。
5.改散养为圈养
猪只散养,活动量打,消耗养分多,饲料报酬低;而改为圈养后,猪吃饱就睡,增重率高。有条件的农户实拓笼养更好,不仅增重快,而且瘦肉率高1-2个百分点。
6.改治病为防病
不少养猪户,严重存在着重治轻防思想,一旦得病,宁愿花大钱去治疗,却不愿花小钱去防病。提高猪的健康水平,养猪户应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
7.改冷热为暖凉
不论天气炎热或寒冷,都会消耗猪的体能,影响其生长。冷天应采取搭塑料大棚或采用向阳的土窑洞等保暖设施养猪;夏热天应采用遮阳、通风、洒水等降温措施养猪。寒冷天应使猪饮温水,吃干粉料;热天应使猪饮卫生凉水,食凉拌料,并加喂有降温防寒的适量青绿饲料。
第2篇:养猪计划书
养猪计划书
姓名:骆超文 所学专业:金融工程 所在学校: 广西外国语学院
1总论
养猪业在中国尤其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养猪业,对于加快该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是猪肉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以猪肉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有必要进行瘦肉率高、肉质好、效益高的新型瘦肉型猪生产。
养猪并非一时的冲动想法,对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认为找不到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对工作的要求过高,只顾往高处看,应该适当的改变就业观念。
养猪是一个传统行业,是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的副食品,民众比较重视传统节日,受端午节、春节和中秋节的影响,加之几个黄金周的影响,每年猪肉的销售量都很高,市场空间大,中国每年的猪肉消费约500公斤,按每公斤20元计算,年销售额上亿元,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养猪这个行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基本上没有成形象样的产业化,竞争不强,档次不高,机会很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率先推出绿色环保猪肉开始经营属于自己的猪肉,在农村养猪,是生态养猪,能确保猪肉的质量。
农村良好的环境,有利用的空间,并且可以承包土地种植各种适合饲养猪的牧草品种,方便,便利、冬季还可收割或购买玉米等农作物。
所以养猪行业会是一个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很好机会,正因如此,加剧了我毫不动摇的养猪的信心。
2项目背景 .
(一)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1.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2.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3.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4.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二)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具体优惠政策: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获得以下政策支持:
(一)可以获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
1.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向当地指定银行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还可获得贴息支持。
2.自愿到西部地区及县以下的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时,也可向当地经办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可获得50%的贴息支持。
(二)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且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日期在其毕业后2年内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可以获得培训补贴
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可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四)可免费获得创业服务
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服务部门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内容。
3 农村养猪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势在必行
农村养猪为什么不赚钱?许多农户家里祖辈都在养猪,赚了钱的却没几个。没赚到钱的原因除了猪的品种、价格、养殖成本等因素制约外,主要还是技术原因,许多人觉得几千年来猪都是这样养的,就没有想过如何去改善。
1、不讲究营养成份 现在的许多农村人养猪还是沿用传统的喂养方法,有什么喂什么,青菜萝卜等青料再加一些大米或玉米,汤汤水水一大锅,就算有喂饲料的,也是加在“大杂烩”里一起搅拌喂养,一头猪一餐就吃二三十斤,根本不讲究营养成份,一个人同时喂四五头猪都累得半死。造成成本的浪费不说,产生的效益也不高。
2、不定时定量喂食 冷一餐,热一餐,使喂料中的维生素和蛋白质遭到破坏;有多少喂多少,不够就加水喂,造成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满足不了猪的生长发育,导致猪生长发育缓慢,饲养周期延长,饲料成本增加。
3、猪食不卫生 馊的饭菜、洗了许多东西的脏水也全部倒给猪吃,使许多寄生虫在猪的身体里生长,消耗掉猪的许多营养,甚至产生疾病。
4、饲养环境 农村养猪都是把猪赶进圈里,直接养到出栏,几个月才打扫一次猪粪。还不注意光照和通风。
5、不懂得猪病的防治 从猪进圈到出栏都不给猪消毒和打疫苗,患了病也只能干着急,好运的时候猪自己康复,病好后也会造成减重;运气不好的,猪病严重无治而亡,造成成本无收,损失惨重。
所以我决定在农村开启规模化和规范化养猪之旅,具体规划如下:
场址的选择
1.地形地势 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2.交通便利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3.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4.场地面积 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划。
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1.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2.饲养管理区
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
3.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4.兽医室
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5.生活区
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6.道路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7.水塔
水塔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8.绿化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猪舍的建筑设计
1.猪舍的形式 (1)按屋顶形式分
猪舍有单坡式、双坡式等。单坡式一般跨度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光照和通风好,适合小规模猪场。双坡式一般跨度大,双列猪舍和多列猪舍常用该形式,其保温效果好,但投资较多。
(2)按墙的结构和有无窗户分
猪舍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无墙,通风透光好,不保温,造价低。半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半截墙,保温稍优于开放式。封闭式是四面有墙,又可分为窗和无窗两种。(3)按猪栏排利分
猪舍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猪舍的基本结构
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
1)墙壁
要求坚固、耐用,保温性好。比较理想的墙壁为砖砌墙,要求水泥勾缝,离地0.8~1.0米水泥抹面.2)屋顶
比较理想的屋顶为水泥预制板平板式,并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温、防暑.目前,北京瑞普有限公司的新技术产品,其屋顶采用进口新型材料,做成钢架结构支撑系统、瓦楞钢房顶板,并夹有玻璃纤维保温棉,保温效果良好。
3)地板
地板的要求坚固、耐用,渗水良好。比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缝平砖式(属新技术)。其次为夯实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匀,湿度适中,切实夯实。
4)粪尿沟
开放式猪舍要求设在前墙外面;全封闭、半封闭(冬天扣塑棚)猪舍可设在距南墙40厘米处,并加盖漏缝地板。粪尿沟的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设计,至少有30厘米宽。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得大于1.5厘米。
5)门窗
开放式猪舍运动场前墙应设有门,高0.8~1.0米,宽0.6米,要求特别结实,尤其是种猪舍;半封闭猪舍则与运动场的隔墙上开门,高0.8米,宽0.6米;全封闭猪舍仅在饲喂通道侧设门,门高0.8~1.0米,宽0.6米。通道的门高1.8米,宽1.0米。无论哪种猪舍都应设后窗。开放式、半封闭式猪舍的后窗长与高皆为40厘米,上框距墙顶40厘米;半封闭式中隔墙窗户及全封闭猪舍的前窗要尽量大,下框距地应为1.1米;全封闭猪舍的后墙窗户可大小,若条件允许,可装双层玻璃。
6)猪栏
除通栏猪舍外,在一般密闭猪舍内均需建隔栏。隔栏材料基本上是两种,砖砌墙水泥抹面及钢栅栏。纵隔栏应为固定栅栏,横隔栏可为活动栅栏,以便进行舍内面积的调节。
3.猪舍的类型
猪舍的设计与建筑,首先要符合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其次要考虑各自的实际情况。黄河以南地区以防潮隔热和防暑降温为主;黄河以北则以防寒保温和防潮防湿为重点。
(1)公猪舍
公猪舍一般为单列半开放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内设走廊,外有小运动场,以增加种公猪的运动量,一圈一头。
(2)空怀、妊娠母猪舍
空怀、妊娠母猪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是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圈栏的结构有实体式、栏栅式、综合式三种,猪圈布置多为单走道双列式。猪圈面积一般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于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也有用单圈饲养,一圈一头。舍温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
(3)分娩哺育舍
舍内设有分娩栏,布置多为两列或三列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风速为0.2米/秒。分娩栏位结构也因条件而异。
①地面分娩栏:采用单体栏,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架,两侧是仔猪采食、饮水、取暖等活动的地方。母猪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门,前门上设有食槽和饮水器,供母猪采食、饮水,限位架后部有后门,供母猪进入及清粪操作。可在栏位后部设漏缝地板,以排除栏内的粪便和污物。
②网上分娩栏:主要由分娩栏、仔猪围栏、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保温箱、支腿等组成。(4)仔猪保育舍
舍内温度要求26~30度,风速为O.2米/秒。可采用网上保育栏,l~2窝一栏网上饲养,用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网上培育,减少了仔猪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仔猪健康,提高了仔猪成活率。仔猪保育栏主要由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围栏、自动落食槽、连接卡等组成。
(5)生长、育肥舍和后备母猪
这三种猪舍均采用大栏地面群养方式,自由采食,其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饲养头数和猪体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先进的经济的设备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1.猪栏 :公猪栏、空怀母猪栏、配种栏
这几种猪栏一般都位于同一栋舍内,因此,面积一般都相等,栏高一般为1.2~1.4米,面积7~9平方米。
2.妊娠栏
妊娠猪栏有两种:一种是单体栏;另一种是小群栏。单体栏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一般栏长2米,栏宽0.65米,栏高1米。小群栏的结构可以是混凝土实体结构、栏栅式或综合式结构,不同的是妊娠栏栏高一般1~1.2米,由于采用限制饲喂,因此,不设食槽而采用地面食喂。面积根据每栏饲养头数而定一般为7~15平方米。
3.分娩栏 分娩栏的尺寸与选用的母猪品种有关,长度一般为2~2.2米,宽度为1.7~2.0米;母猪限位栏的宽度一般为0.6~0.65米,高1.0米。仔猪活动围栏每侧的宽度一般为0.6~0.7米,高0.5米左右,栏栅间距5厘米。
4.仔猪培育栏
一般采用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或金属编织镀塑漏粪地板,后者的饲养效果一般好于前者。大、中型猪场多采用高床网上培育栏,它是由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围栏和自动食槽组成,漏粪地板通过支架设在粪沟上或实体水泥地面上,相邻两栏共用一个自动食槽,每栏设一个自动饮水器。这种保育栏能保持床面干燥清洁,减少仔猪的发病率,是一种较理想的保育猪栏。仔猪保育栏的栏高一般为0.6米,栏栅间距5~8厘米,面积因饲养头数不同而不同。小型猪场断奶仔猪也可采用地面饲养的方式,但寒冷季节应在仔猪卧息处铺干净软草或将卧息处设火炕。
5.育成、育肥栏
育成育肥栏有多种形式,其地板多为混凝土结实地面或水泥漏缝地板条,也有采用1/3漏缝地板条,2/3混凝土结实地面。混凝土结实地面~般有3%的坡度。育成育肥栏的栏高一般为1~1.2米,采用栏栅式结构时,栏栅间距8~10厘米。
饮水设备
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很多,有鸭嘴式、杯式、乳头式等。由于乳头式和杯式自动饮水器的结构和性能不如鸭嘴式饮水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鸭嘴式自动饮水器。鸭嘴式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结构见。它主要由阀体、阀芯、密封圈、回位弹簧、塞和虑网组成。
饲喂设备
采用间息添料饲槽: 分为固定饲槽、移动饲槽。一般为水泥浇注固定饲槽。饲槽一般为长形,每头猪所占饲槽的长度应根据猪的种类、年龄而定。较为规范的养猪场都不采用移动饲槽。集约化、工厂化猪场,限位饲养的妊娠母猪或泌乳母猪,其固定饲槽为金属制品,固定在限位栏上,见限位产床、限位栏部分。
其它
1.猪场人员配备设计
猪场人员配备,取决于猪场的规模、设备条件、人员的素质,甚至取决于猪场的所有制性质。不同条件的猪场按作业分类的直接生产人员配备。其他人员按工作性质配备。技术室的兽医、资料员每100头基本母猪配备各1名;饲料加工人员,每400~500头猪配备1名,还配备考~名辅助工人;另设电工1人、门卫2人、安全值班工1人、会计、出纳、保管各1人,每30名上灶人员设厨师1人。在猪场规模较小时,所配备的人员可以兼职兼工。
2.猪场常用表格设计
猪场常用表格主要指计划表和记录表两大部分。生产计划是使养猪场有序生产的指南,所以必须编制配种分娩计划表,猪群周转计划表及肉猪出栏计划表。生产管理的主要依据是记录,完善生产中各种技术及管理的记录是提高养猪场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保证。因此,必须搞好资料记录工作。主要包括:产仔报告表、猪群变动报告表、配种报告表、猪群称重表、转群报告表、猪死亡报告表、猪群变动月报表、猪群饲料消耗日报表、猪群防疫卫生月报表。
3.猪群及生产设计
生产条件、饲养供应、销售市场是决定猪群大小的主要依据.而决定猪群结构的主要依据是猪的生产性能,尤其是繁殖性能,其次是生产技术水平。这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要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1)生产性能
主要是繁殖性能。以年出栏1万头商品肉猪计,如果平均每头母猪每窝能提供断奶仔猪10头,全年产2窝可成活20头仔猪,则全年需要母猪数为500头,以一般本交水平公母比为1:25头计,需公猪20头。因此全场需种猪520头,占整个群体的9.42%(有50%的肉猪出栏或者尚未出生,则保留肉猪为5000头)。如果每头母猪提供肉猪24头,则需母猪为417头,需公猪17头,种猪占8%。如果每头母猪年提供仅16头,则需母猪625头,需公猪25头,种猪占11.5%。所以首先应了解猪的繁殖性能。(2).技术水平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新技术及早期断乳新技术,使母猪年产2.5窝,每窝成活断奶仔猪12头,则全年可提供30头仔猪,则年出栏1万头肉猪需母猪334头,公猪2头,种猪的比例可下降为6.3%。种猪的减少本身就意味着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因此,技术水平也是影响猪群结构的主要依据。
(3)母猪群的结构
母猪群的年龄结构对于生产指标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母猪的繁殖产仔成活一般规律是初产、2产<3~8产>9产以上。因此,繁殖母猪应以经产母猪为主.商品猪场猪群结构及生产组织较大型的猪场,商品猪成批出栏,则母猪的配种、妊娠、分娩、哺乳都是成批进行。每批母猪占用产床的时间为42天,母猪下床后还要进行消毒8~15天,则产床1年可利用6~7次。一般以6批考虑,即1个产床可供3头母猪分别上床2次;母猪少的情况下,可分为3批;在母猪多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利用公猪,可将母猪分为若干批,根据断奶后7天~10天可发情的规律,可间隔7天配种1批或进行生产组织安排。
(4)旧猪场的改造和利用
传统猪舍改造后的养猪生产同样是将猪从出生到上市的整个饲养过程,依据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理特点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饲养阶段,成为流水线生产。不少地方对传统猪舍改造后,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提高了圈舍利用率,增加了饲养头数,有计划地连续生产,全进全出,使商品猪出栏持续稳定,同时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有利于防疫,使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各类猪栏栏数的计算
(1)计算出每周的分娩头数 基础母猪150头×2.2窝,年÷年分娩率85%÷53周=7.3头/周。
(2)配种舍母猪栏数
分娩7.3头/周×〔(断奶至发情2周+滞留消毒4周)÷分娩率85%〕=52栏。
(3)妊娠母猪舍栏数
分娩7.3头/周×滞留消毒12周=88栏。
(4)淘汰母猪舍栏数 每周1头×滞留消毒3周=3栏;合计91栏。
(5)分娩舍母猪栏数 分娩7.3头/周×滞留消毒6周=44栏。(6)保育舍仔猪栏数
分娩7.3头/周×滞留消毒6周÷2窝并一栏=22栏。
(7)生长猪舍栏数
分娩7.3头/周×滞留消毒10周÷2窝并一栏=37栏。
(8)育肥舍栏数
分娩7.3头/周×滞留消毒9周÷2窝并一栏=33栏。(9)分娩保育舍栏数(传统模式)分娩7.3头/周×滞留消毒11周=80栏。(10)生长育肥舍栏数(传统模式)分娩7.3头,周×滞留消毒18周÷2窝并一栏=66栏。
成本与影响因素分析
每头断奶仔猪单位成本137.38÷9=15.26元/公斤(此时可与市场价格相比较了)
每头断奶仔猪单位成本15.26元,在条件不变情况下养好哺乳母猪、管理好仔猪对仔猪单位成本有着直接关系。
1、产后母猪注意抓保膘以便泌乳好带仔好、下床又能及时发情配种。
2、母猪多生仔猪少死快长是直接节约成本。养好仔猪要把住三关。
初生关:仔猪产下后,马上用布片或毛巾擦净口腔、鼻孔和全身的胎液,减少体热散失,防止感冒,并人工辅助固定奶头,让其吃足初乳。
补料关:仔猪出生3~5天,应注射牲血素(含铁硒),防止仔猪贫血。仔猪 10~20天之内必须学会吃饲料。15天阉割。补料要少填勤填尽量减少饲料的浪费。
断奶关:仔猪一般在21天断奶。断奶后,要做到“四不变”。即:饲养员不变、饲料不变、饲养方法不变、圈舍不变,以增加奶膘,促进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对把好三关的作用,概括起来是三句话:“把住初生关,死亡减一半;攻下补料关,仔猪长得欢;把住断奶关,育肥是关键。”所以,养好仔猪是发展养猪的关键。也是对生产成本最好的回报。
3、产房的烤灯在仔猪温度适宜时关掉电源,水管、饮水器漏水要及时维修。节约水电用量。消毒要到位,消毒药按说明或比说明剂量稍微大点也可以。
4、扫帚要节约用,仔培、育肥用过的旧扫帚拆散重新绑用来扫产床上粪,既好用又节约。
育成段 职工1人
育成段仔猪饲养35天,转群体重要求28-30公斤,每头猪净增重19-21公斤,料重比2:1,成活率95%以上。每头猪的饲料费用合计76元。
每头转群仔猪摊销的水电费用1元; 每头转群仔猪摊销的兽药疫苗费用1.5元;
每头转群仔猪摊销的低值易耗品0.1元; 每头转群仔猪摊销的工资费用0.95元。
每头仔猪在育成段的合理摊销费用为:76+1+1.5+0.1+0.95=79.55元;
每头转出育成段仔猪滚动摊销费用合计:137.38+79.55=216.93元
每头断奶仔猪单位成本216.93元÷28公斤/头=7.75元/公斤(与市场价格相比较)
要求育成段饲养人员作到:
一、正确过度仔猪料,过度料要按比例逐渐过度,以免突然换料造成仔猪拉稀影响生长,增加死亡。拌预防药要适量、均匀。添加饲料时要适量、勤添以免添加多仔猪拱出料槽掉入粪沟造成饲料的浪费,注意料槽有无损坏漏料造成仔猪浪费。
二、要抓好4定位工作(定点采食、定点饮水、定点排粪尿、定点休息),每天定时打扫圈舍,让每头猪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定期净食槽,及时修理料槽,转出完毕及时掏净饲料,减少饲料的浪费;定期猪舍消毒、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
上一篇:最美职工先进事迹
下一篇: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