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监控量测工作汇报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监控量测工作汇报

第1篇:监控量测

1、监控量测依据

1.1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1.2 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人民交通出版社;

1.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B50021-2001);

1.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6 《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7隧道施工设计图 ;

1.8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等 ;

2、监控量测目的和要求

2.1 监控量测主要目的(1)根据对地表和围岩变形的监测数据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系统的安全性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优化支护参数,有效地控制地表和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保护地表环境;

(2)预测施工引起地表和围岩变形,根据地表变形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确保地表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3)为研究地表沉降与围岩变形的分析预测方法等积累资料,并为改进设计和调整施工参数提供依据;

(4)优化设计与施工,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依据。

2.2 监控量测应满足的要求

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有力措施。根据相关要求,监测主要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监测的数据和资料完整、客观、真实地反映工程安全状态和质量情况;

(2)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按照安全预警位发出报警信息,既可以对安全和质量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对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做到心中有数;

(3)监测应满足作为设计变更的重要信息和各项要求。

3、监控量测主要内容

3.1 监控量测项目、断面及测点数量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确定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测的项目、断面数量及测点数量。不同级别围岩段内布设初期支护变形测试断面的间距:Ⅴ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5~10m,Ⅳ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10~20m,Ⅱ~Ⅲ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20~30m。

4、监控量测实施

4.1 监控量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

根据隧道工程要求和合同内容,拟定现场监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例如: DS32型水准仪(精度要求+0.1mm),收敛计(精度要求+0.01mm),DS32型水准仪、铟钢尺(精度要求+0.1mm)。

4.2 监控量测频率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为了确保隧道开挖期间的施工及周边环境安全,达到监测目的,依据技规要求及工程经验,拟定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如:开挖

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周,3个月以后2~3次/月(其中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4.3 监控量测控制标准和预警标准

根据隧道工程设计文件及招标文件要求,监测中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及发展趋势,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依据技规要求及以往工程经验,确定采用以下二种方法在监测中进行控制和预警。

4.3.1 根据监测物理量的最大值或回归预测最大值

(1)根据监测结果,按表4-4中的三级管理制度进行指导施工。

表4-3监测的三级管理制度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备注

Ⅲ Uo<(Un/3)可正常施工 Uo―实测值,Un―最大允许值(控制标准)

Ⅱ(Un/3)≤Uo≤(2Un/3)应注意并加强监测

Ⅰ Uo>(2Un/3)应预警并采取特殊措施

(2)监测的控制标准和预警标准,见表4-4:

表4-4监测的控制标准和预警标准

序号 监测项目 控制标准(规范值或设计值)预警标准

1 监测项目 地表下沉 30mm 20mm

2 周边收敛 设计预留变形量:Ⅱ~Ⅲ级围岩

为50mm,Ⅳ~Ⅴ级围岩为100mm 设计值预留

变形量的2/3

3 拱顶下沉

上述监测控制标准及相应管理对策,应在经过业主、设计、施工及监理方确认后予以实施,以后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情况逐步加以调整、完善。

4.3.2 根据监测物理量变化时态曲线的形态

当变化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表明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变化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 =0),表明围岩不稳定,应考虑加强支护;

当变化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表示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加强支护。

4.4 回归分析

4.4.1 采用的回归函数有:

U= A +Blnt或(U= A + Blg(1+t))

U=t/(A+ Bt)

U=Ae-B/t

U=A(e-Bt-e-Bt0)

U=Alg〔(B+t)/(B+t0)〕

式中: U ―― 变形值

A、B ―― 回归系数

t、t0 ―― 测点的观测时间(day)

4.4.2量测数据处理――回归分析

在现场测试中,由于测试条件、人员等因素的影响,给测试数据造成偶然误差,使散点图上下波动,应用中必须进行数学处理,以某一函数式来表示,进而获得能较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典型曲线,找出测试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推算测试数据的极值,为监控设计提供重要信息。

4.4.3可采用隧通隧道监控量测系统软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

“隧通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系统TMMIS”是专门针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具体情况并根据多年监测技术和经验,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研制的对监测数据分析和统一管理的完善的信息化软件系统。该软件能够及时、快速地对大量监测数据进行高效管理和分析,能够节约大量的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管理时间。设置安全警戒值后,当监测数据达到该值时,系统会及时给出预警和警报。同时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4.5 监控量测方法

4.5.1 隧道监测项目测点埋设及观测方法

(1)初期支护收敛变形监测

隧道变形初期支护测试断面必须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但太近会造成开挖爆破下的碎石砸坏测桩,太远又会漏掉该测试断面开挖后的变位值。变形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埋设;但根据以往隧道变形测试经验,变形测点埋设在相距1.0~1.5倍开挖循环进尺的断面上较为适宜。初次读数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

测点埋设时,在隧道左边墙和右边墙部位分别埋设测桩(测桩埋设深度约15cm,钻孔直径约20cm,用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设置保护罩),并进行初始读数。监测仪器采用隧道收敛计(SGS-1)。监测方法采用精度较高的水平基线测试方法,并进行温度修正。

(2)初期支护拱顶下沉监测

拱顶下沉测点与收敛变形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测点埋设时,在隧道拱顶部位埋设1个带挂钩的测桩(测桩埋设深度约15cm,钻孔直径约20cm,用早强锚固剂固定),并进行初始读数。监测仪器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监测方法采用水准抄平方法,基准点分别设置在洞内和洞外(用于校核),视线长度一般不大于30m,监测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高程误差0.7mm),必要时采用冗余观测方法来提高监测精度。

在隧道所处陆域段,与隧道拱顶下沉及收敛变形测试断面相应的里程上,要尽可能布置地表下沉测试断面。

4.5.2监测警报

监测中,当监测数据异常,超出预警值或时态曲线出现不稳定征兆时,在监测完成后24小时内发出监测预警报告,及时报告现场业主代表、驻地监理、施工单位和设计代表。当出现特别紧急的情况时,马上口头或电话通知业主代表、驻地监理、施工单位和设计代表。

5、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在隧道工程监测项目的实施工程中,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技术力量,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好监测工作。

保证监测所需仪器设备在标定有效期内,在仪器设备使用前进行检查、调试,保证进场测试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证仪器在数据采集期间有足够的电能。

4、人员相对固定

要求负责监控量测的技术人员能吃苦耐劳,对工作认真负责,仪器操作熟悉,资料采集和数据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反映。

6、监控量测进度保证措施

1、根据隧道工程的要求,按技规的相关规定和《监测方案》的内容,及时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合理选择监测断面,适时埋设测点并采集数据。每日量测数据当天进行整理和分析。

2、配备充足的仪器、设备,并保证测试所需仪器设备在标定有效期内,在仪器设备使用前进行检查,保证仪器能正常工作。

3、要求监测人员每日对监测数据及时输入为电子文档并进行备份,防止因数据丢失造成的报告不及时。

7、监控量测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目标: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1、人员安全

在现场,有关安全事宜应听从安全监督人员的指挥,遇有险情,必须撤离现场。遇到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首先进行初步的安全判断,在确定安全情况下再继续进行相应的工作。

2、仪器设备安全

仪器设备的安全是现场监测工作的基础。严格按技规要求对仪器设备的保护措施进行操作和维护。

3、数据安全

监测原始数据应妥善保管,不能丢失。对于采用计算机储存的监测数据,要及时做好备份并做好储存位置的说明,避免数据丢失和混乱。

4、财物安全

妥善保管财物、避免丢失。

5、交通安全

监控量测人员驾车进入隧道必须注意行车安全,减速慢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8、监控量测人员安排

应安排有经验的监控量测人员开展工作,可根据隧道工程的工作量安排人员数量。

第2篇: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总结

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总结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与信息化施工管理,是新奥法的重要内容。现场监控量测是监控施工中围岩稳定性,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搞好监控量测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到设计施工中去,可以掌握围岩在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证安全,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调整掘进进尺和施工方法及二次衬砌施作提供信息依据。

根据地质条件和围岩等级,围岩等级较高的可采用爆破的方法进行掘进,围岩等级较低的可采用挖机挖掘土方的方法进行掘进。挖出隧道内壁后迅速用工字钢支护,再向隧道内壁喷浆,以防止土方因裸露、氧化而带来的坍塌、坠落。

为能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性态作较全面的分析,并且获得完整数据,同时又使各项数据间能相互比较、相互验证,因此,地表监测点与洞内拱顶沉降点及水平净空收敛点均布置在同一断面上。工作步骤:

(1)水平净空收敛实测步骤:根据设计要求随时掌握岩石的变化情况,测点安装应靠近开挖面又不宜被破坏的地方,并且保证在开挖后12小时(最迟不超过24小时)内埋设,且在下一次循环开挖前量测到初次读数,初期观测为每天两次,如岩石没有异常变化按照上表中量测频率进行观测。监测点的钢筋根部应深入岩石并灌入水泥砂浆使其牢固。量测方法:每个监测断面两次挂尺,第一次量测完成后,记录量测数据,然后交换尺头再次量测,两次量测结果误差在0.5mm内取平均数作为水平净空量测结果。

(2)洞内拱顶沉降监测实测步骤:首先在隧道的仰拱埋设水准点,拱顶监测点位置和埋设时间同水平收敛点相同,埋设方法同水平收敛点一样要把钢筋插入岩石内使其牢固。水准点均埋设三角钩,测量时,使用鱼竿挂尺,水准仪量测。

洞内水平净空收敛的精度分析:收敛仪钢尺受温度影响较小,隧道内温度基本稳定,初次量测温度和日常量测时温度基本一致,不必考虑温度改正。收敛仪的最小读数为0.01mm,量测结果的取值也为0.01mm,能够反映围岩的细微变化,满足精度要求。洞外监控量测的实施

(1)监测点的布置

地表上沿隧道轴线布置的监测点与洞内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用现浇混凝土方式埋设,沿隧道纵断面断面间距按下表执行。横断面地表监测点间距取3~5M,在同一量测断面内取7~11个监测点。

(2)监控量测的方法和实施

首先沿隧道轴线方向每隔100~150M埋设一个水准工作基点构成水准网,工作基点埋设在稳定的基岩面上并与隧道开挖线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受隧道施工影响工作基点的稳定,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埋设,工作基点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联测。对每个断面上的监测点也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观测,依次对每条断面上的监测点进行闭合或符合水准路线测量。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至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数据分析:

业主规定我们的报告包括周报和月报。周报主要是对这一个星期来某个标的监控量测工作的总结。包括各新老断面的各项数据及其变化,并做数据分析,并附上时空变化图。并根据数据来做安全评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紧急情况,同业主,施工单位做好沟通交流,同时要对下一个星期的工作做好安排。月报是对这一个月来的我们监控量测工作的总结报告。是向业主回报我们这一个月某个标的工作情况,数据情况等。

量测数据的整理、分析

1、现场量测数据及时整理,绘制量测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

2、以位移-时间曲线为基础,根据位移值、位移速率等分析、评定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判别初期支护的工作状态,支护特点并对初期支护进行安全评估。

3、当位移急剧增加,每天的相对净空变化超过1mm时或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应加强观测,通知现场施工密切注意支护结构的变化。

4、当地表沉降、水平净空收敛、拱顶下沉量达到预测最终值的80%~90%,收敛速度小于0.1~0.2mm/天,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天时,可认为围岩基本稳定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在同一断面上,当地表下沉量大而洞内拱顶和水平净空收敛值没有异常变化时,要进行现场观察和分析是否地表有局部滑坡并将数据和情况及时上报。

6、及时提交成果资料和上报监测数据,在观测期内,位移值超过设计值的20%及以上时,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位移进行修正或采取控制措施。

7、通过以上综合分析、评价及时修正设计、调整支护参数,对施工及时提供建议和措施。

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收敛成果表如下图:以贺家冲隧道DK37+160断面为例

***0505-15-45-75-105-135-165-195-225-25拱顶下沉(mm)日期(m-d)5-285-31

DK37+160断面左线拱顶下沉累计时态曲线

30净空变化量(mm)25201510505-15-45-75-105-135-165-195-225-255-285-31日期(m-d)

DK37+160全断面净空变化曲线

根据一个月来实习所得的经验,我相信我们是能独立进行此项工作的。首先,工作所使用的仪器我们在大学时期就已熟练掌握运用,到了工地上基本上不需要适应学习的时间;第二,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但是在一些方面我们还是很欠缺的,尤其是和施工方的协调配合方面,比如说我们布的点的保护,取得台账,拱顶钻孔时需要挖机或者台车的协助,爆破喷浆不能进行量测时能够及时的通知。以上的问题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很是头疼的问题,经常由于协调不好,使我们的工作不能进行或者增加工作量。

在工作中,量测数据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方式在Excel表中进行计算、绘图、回归,不仅 要进行繁琐的公式编辑,而且在图表绘制过程中步骤较多,自动化程度低,极易产生错误;各种变化曲线手工生成速度慢,对隧道施工中的时空效应无法快速分析,故其结果很难及时服务于实际工程进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初步设想是通过编程和绘图软件结合,只需要输入原始数据,就能将报表中的各种曲线,图形绘出。

第3篇:监控量测管理办法

土建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办法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二零零五年五月

目录

总则.6 附件1 北京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监测体系管理框图 附件2 监控量测成果报告报送工作程序 附件3 监测异常情况处理程序框图

一、总则

1.为确保地铁建设工程的信息化设计与施工,加强地铁建设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工作,保证监测成果及时有效地为地铁工程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北京地铁四号线、十号线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工作。

3.监控量测工作是为动态描述地铁土建施工期间结构自身、地下管线及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工程施工期间变形监测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为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提供依据,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更加安全、可靠。

4.监控量测工作内容包括土建施工阶段的结构变形监测及对周边影响范围内地表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变形监测。5.监控量测管理体系包含第三方监测(地铁沿线影响范围内的道路、桥梁、建筑物)、施工监测(在施结构)工程影响范围内的桥梁监测及降水监测。6.监控量测及其信息反馈是提出安全预警,调整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案的依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周边建筑构物、地下管线的安全。

7.监测各方应根据工程所处地层岩土条件、埋深和结构特点、支护类型、开挖方式以及环境状况等因素认真编制监控量测方案。8.参与地铁施工建设的各单位有关监测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地铁监控量测的重要性及特点,严格管理,精心施测,确保数据精确。9. 北京地铁新建线路工程全线分区段施工,开工时间、施工方法、承包商不同,参与地铁施工监测的监测单位要密切配合施工进度进行监控量测工作。

10.各监测单位均有责任和义务保证监测点不丢失、损毁。11.为了确保地铁测量精度,监测单位应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检定,保持监测工作人员的稳定。

12.本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地铁监控量测管理工作,提高地铁工程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技术水平。

二、监测各方职责

科技部

组织有关专家或咨询组对涉及地铁施工的监测方案进行审查。为工程监控量测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会同工程部制定地铁工程监控量测工作管理办法 工程部 会同科技部制定地铁工程监控量测工作管理办法并检查执行情况。根据经审查合格的监控量测方案,对各条新线建设监测工作实施阶段的质量及进度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向公司领导、市建委、交通委提交沉降监测报告。各项目处

依据监测方案及管理办法对所属项目的监测工作设专人进行管理。对所属项目的监测工作的质量、安全、进度全面负责,根据监测数据,督促监理单位及时召集参建单位对周边环境和地铁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公司工程部备案。配合工程部进行施工阶段监测工作的计量审核。编制监测成果报告报工程部备案。监测管理组(咨询项目组)

(1)负责施工图设计中监测方案的审查工作,并编制“施工监测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2)在“施工监测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编写“第三方监测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并负责审查第三方监测的实施方案。(3)对施工监测及第三方监测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以规范监测程序和方法。

(4)协助甲方指定的管理部门进行监测单位的管理体系、设备状况、人员组成及机构、监测成果的管理工作。

(5)对重点建(构)筑物实行全过程跟踪,进行监测资料分析和安全风险评估。(6)参与施工中关键技术措施的分析、论证和审查,并对其可行性以及安全风险性做出可靠的评价,提供技术咨询。(7)协助业主管理地铁4、10号线的监测工作。

(8)监测管理组(项目咨询组)向公司工程部提交监测周报、月报及风险分析、监测总结报告并附电子文件,出现异常时向工程部提交监测专题报告并附电子文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措施。监理单位

(1)编写所监理工程的施工监测监理细则。

(2)指令承包商在开工前作出施工监测方案,审定并批准施工监测方案,报公司工程部、项目处备案。

(3)对承包商投入的技术力量及所使用的测量仪器是否满足要求进行日常监督,对施工监测的布点、监测频率及周期、监测方法等进行监控,必要时进行复查,确保监测成果的质量。

(4)监测数据出现异常,及时上报项目处及监测管理组,同时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对沉降异常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指令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沉降,保证施工安全。

(5)保证施工监测信息准确性和连续性并及时反馈。(6)监理单位编制监控量测周报上报项目处及监测管理组。第三方监测单位(含影响市政桥梁监测的单位)

(1)第三方监测是地铁土建施工期间,受业主委托,独立于承包商和监理及设计代表,且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依据相应规程和条款对土建施工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道路、管线等周边环境实施监测工作。

(2)第三方监测单位应明确其工作目的,根据合同、规范和北京地铁关于第三方监测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编制监测工作大纲及实施方案。

(3)按照第三方监测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技术要求及实施方案进行监测工作。

(4)市政管理处桥通所作为第三方监测的一部分对在施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市政所属桥梁进行监测。监测成果出现问题或有异议时,由桥梁所属第三方监测区段进行检测。监测管理组负责组织解决。(5)保证施工监测信息准确性和连续性并按监测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及时反馈。

(6)第三方监测单位及桥通所应严格执行北京地铁4、10号线第三方监测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按规定向监测管理组提交监测日报及分析、监测月报(包含现场巡查报告)及分析,出现异常监测情况及时提交监测日报,定期进行监测总结,并向项目处、监测管理组提交监测总结报告。施工单位

(1)依据合同及有关的施工监测技术要求、规范、规程等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监测方案。

(2)严格执行施工监测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依据经审核的施工监测方案及施工监测设计认真进行施工监测的实施工作。(3)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制定健全的监控量测质量保证体系和责任制。

(4)施工监测严格执行北京地铁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要求和相应规范、规程。按规定向监测管理组提交监测日报及分析、监测月报及分析,向项目处及监理单位提交监测周报。出现异常监测情况第一时间提交监测日报。降水监测单位

(1)编制监控量测方案,依据经审查合格的监测方案对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地面、桥梁、重要建筑物等实施监测。

(2)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上报监控量测报告。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