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北京在不断地建设中体现着他特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
以故宫为中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绵延7.8公里的南北中轴线,形成严谨、对称的城市格局。平直齐整的棋盘式街道网和楼、坛、庙、亭、塔构成丰富的街道对景。绿树掩映下的大片青灰色平房四合院,绿荫碧水,烘托出红墙黄瓦的皇宫,形成统一协调而重点突出的城市色彩。以平房四合院群为依托,以景山万春亭、钟鼓楼、正阳门、永定门城楼等建筑为控制点,形成起伏有致的城市轮廓线和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六海园林水系和长河、通惠河等旧城外河流构成了与城市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
北京在城市建设上一直秉承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理念,积极探索着不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有效方法。
故宫鸟瞰图
失落的宫阙
——无法重生的北京故宫
从图片到实景,从理论到实践,知识在疑点一旦发散中收敛,抛开课本,在故宫的中轴线上我感受着古代帝王带来的中国古建。
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我顺着中轴线想**望去,那代表着整个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以他宏伟的气势震慑着每个人。优美的重檐歇山屋顶,大红的建筑色彩,作为故宫的皇城正门,她依然风采不减。门前的白石华表,金水河
桥,在这里形成了第一个建筑高
潮,和**一起留给人们难以抹去的印象!
进入**,是一区较小的庭院,尽端是体量、形式和**相同的端门,一个简单重复,让我感受到的是**的宏伟和艳丽。穿过端门,又是一个比较狭长的院落,午门就坐落在庭院尽头。除了午门丰富的轮廓和她及其宏伟的体量,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了;残破灰秃的墙身,似乎已经无法正常启闭的大门,屋顶瓦片的颜色也杂一时间的消逝中一点一点地消失。端门,她就像个年迈忠贞的卫兵永不服老的看守着紫禁城!独特的木结构经历了几百年的磨练还显得是那样牢固。方形的角楼、阙楼在门前围成一个近方形的空间,形成了故宫的第二个高潮,同时她也是一个开端,预示着另一“乐章”的开始,故宫全局的最高潮——太和殿!穿过午门,眼前一亮,比端午门所处庭院要大好几倍的太和门庭院使人豁然开朗,但就这么进入最高潮部分的话,不免有些唐突,生硬。于是,金水桥的重复带来了**前的“前奏”但院落空间变大变宽,使人感到不安,明显比端午门体量小很多的太和门便对这门前的大空间进行了“收”的工作,这一放一收自然而然的将人们引向高潮,为了更好的过渡,太和门通过台阶的上和下,进一步的预示高潮的到来,在走台阶的过程中做好了迎接故宫最高潮的准备。
跨过两道门槛,穿过阴暗的太和门,曝晒在烈日下的太和殿显得无比沧桑而又颓废,曾经的红墙金瓦已荡然无存,只有残垣破瓦在湛蓝的天际线上回首着已经逝去的辉煌。我久留于太和殿前,感受身为最高等级大殿应该带来的华丽,金碧与辉煌,基于时间的磨灭,人为的破坏以及自然的侵蚀,我完全感受不到太和殿至高的地位。周围安排的辅助建筑,经过修复,在色彩的冲击上又远远胜过了太和殿,太和殿在时间的回廊中“死”去了!太和门金水桥重复前奏 尽管如此,太和殿仍然以她独有的一些装饰显示着她在故宫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太和殿广场望去,太和殿宏伟的体量、高大的台基、开阔的空间,使她看上去即敦实又稳重,让人们知道作为故宫的最高潮,她是当之无愧的!整个太和殿以及附属的建筑群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称大,以低称高等手法突出主体。太和殿用三层汉白玉须弥座,配有栏杆、螭首,显得奢华;附属建筑的台基相应的简化和降低高度,保证太和殿的突出地位,有种“皇帝坐朝,群臣俯首”的感觉。太和殿前可容纳上千人的广场 再说屋顶,自然,顶级大殿要使用最高级屋顶形式——庑殿顶,再加之重檐,呵!这就是最高等级大殿的待遇,周围的陪衬品就按歇山,攒尖,悬山,硬山的的等级依次使用。这还不够,屋檐处的吻兽以及斗拱上檐出四跳,下檐出三跳的设计,主要殿门之前还用铜狮龟鹤,嘉量等建筑小品和雕饰作为太和殿十一开间这般大体量尺度的陪衬物,这所有的一切都显示的是皇 权之神威。可鸟瞰故宫的景山小亭 尽管是这样,岁月的痕迹仍然难以抹去,在感官上,故宫已无法再现她的绚丽璀璨,金碧辉煌了,我们能感叹的也只有她巧妙的建筑布局以及时间都无法摧毁的结构!
俯视故宫,那严谨规整的轴线布局确实显示着皇家的浩荡!但她的金碧辉煌却在时间的流逝中一点一点地被冲淡了!
第2篇:故宫实习报告(写写帮整理)
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11月2日8:30——14:40 实习路线如下:故宫—景山前街—景山西街—陟山门街—恭俭胡同—荷花市场—什刹海—地安门大街。
11月2日,天气晴朗,有风,早早的起床转换地铁来到了**广场华表集合开始了实习。故宫的游览: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
从**到端门再到午门买票进入,站在太和门前的广场上,宽阔的太和门广场内,唯一的建筑,是建在内金水河上的五座单孔汉白玉石桥,护以云龙纹饰望柱栏板,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宛如玲珑剔透的雕冰砌玉,卧于碧波之上。蜿蜒曲折的内金水河,以及河上的汉白玉石桥,在四周高大建筑的红墙黄瓦之中,显得素雅美丽,为充满阳刚的紫禁城,带来一缕阴柔的色彩。面向太和门右手边是文华殿,走进文华殿,看到的是黑屋顶的文渊阁。
由于不能进入参观我们又回到了中轴线的游览路线上,去参观三大殿。太和殿东西两侧建中左门、中右门,殿与两门间依台阶由三段高低错落琉璃瓦顶红宫墙连接,与太和殿相接的一段宫墙,各开一穿墙门,通往太和殿后中和、保和殿(此穿墙门旧无,为游人方便游览后开)。太和殿广场东西两庑各有房32间,东庑中间建体仁阁,阁之北为左翼门;西庑中间建弘义阁,阁之北为右翼门。广场北侧即太和门。太和殿及其后的中和、保和殿,共同坐落三层面积达25000平方米、总高8.12米的“土”字型汉白玉石台上,平台四周是雕刻精美的汉白玉护栏,上有雕龙望柱,基座的边缘装饰1142个“螭”首泄水孔,大雨时节“千龙吐水”,蔚为壮观。太和殿外东西两侧,各陈设重约2吨鎏金青铜太平缸两口,注水以备不时之需。前丹陛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龙头龟和一只铜鹤,龟鹤都是祥瑞长寿的动物,内可放置置香料以为燃香之用。前三层台阶间,列鼎式香炉18只,其中丹陛上6只,以下3层,每层4只。丹陛西南角建汉白玉石座,上设嘉量,对应的丹陛东南角,设日晷。广场及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三维鸟瞰图
在三大殿拍摄的一些装饰及摆设的照片:
太和殿前
太和殿挑檐细部
太和殿鎏金青铜太平缸细部
太和殿汉白玉石台及螭首
保和殿内
由乾清门进入内廷,走过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拐向了西边,回头从西线开始游览参观,从养心殿到永寿宫,翊坤殿,太极殿,修元殿,修和殿,然后是长春宫,宫殿都是四合院组合,随后是御花园,园内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楼台亭阁,变化多端。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最后从神武门出去。
整个故宫走下来就有点疲惫,稍事休息就要进行下面的行程。接下来的行程从图上看来是这样了:
我用谷歌地图简单的做了一个行程路线:
字母标识
出了故宫,向西方,沿着景山前街,然后拐向景山西街,从景山西街进入陟山门街,这个地段有几处可以观赏的点:首先这条街原是专用御道,抬头看不远处,白塔和万春亭形成一个对景,街道的拐角处,有一座明代皇家道观——大高悬殿。
到了陟山门街,发现里面热闹非凡有各种小商贩和小店铺,有茶庄,蜂蜜点,糕点干果购买,服装店,布鞋店,清真作坊等。陟山门街不长,也就二三百米的样子,街道地面是由大块大块的仿古青砖铺就而成的。街道的两侧是装饰得古香古色的店铺,店铺中有的售卖旅游用品,还有的售卖饮料零食。在街中还有着各色的饭馆,供往来的游客用餐。不过偶尔在这些喧闹的店铺间,我们还会找到那么几座安静的四合院。
然后弯弯曲曲穿过了雪池胡同,也是一条曲曲折折窄窄的小胡同,里面也是各种小店铺,咸菜,卤味,民居臭豆腐作坊,已经二层楼小民居。
随后穿过金秋园敬老院就是到了恭俭胡同。如图下一段路程:
恭俭胡同多是青砖墙,红门房。道路宽1.2到1.5米左右,有电线杆较多,很多2M高的矮房。穿过恭俭胡同就是地安门西大街,过了马路就到了荷花市场,然后就到了著名的什刹海。就是著名的酒吧一条街。一个很好的休闲场所,让游人缓解疲惫的场所,酒吧的装饰以及在店门的桌椅摆设,让游人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还可以观赏什刹海一带的风景。
恭俭胡同
什刹海酒吧街
然后的路线如图:我们穿过了前海北沿,来到了烟袋斜街,一条有着各色风味和特点的小店的小街,整体大概不超过150米,宽差不多两米左右,很拥挤,也有很多很有趣的小店让人驻足。
然后我们穿过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和金锭桥。终于结束了我们的行程。小结:
这条线路有优美的风光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资源足够吸引游人,也构成了徒步旅行的资源,主要针对的市场是喜爱老北京文化的人群
总体来说,整条线路的可停留观看点比较多,也比较有吸引力。游客在这一整条的线路中可以体验老北京风情,观赏到故宫建筑,老北京胡同,吃到老北京风味小吃,观看到老北京四合院,以及风情的酒吧一条街,买到北京特色的小物品和特产,满了足好奇心和购物需求。但是如果要开发成徒步旅行的线路的话,还应该进行改进,从我们走过的路程,我个人觉得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行程太长,过程仓促,体力容易不支
总共的行程一共6个小时,路线偏长,脚力不好的,到最后只有疲劳,根本无暇顾及周围美景,在烟袋斜街和前海北沿那边,应该适合慢慢细细游览驻足,但最后由于脚累的不行,只能机械的往前走,都懒得拍照游览。如果慢慢游览可将行程分为三部分,故宫一部分,景山西街,陟山门街,恭俭胡同是一部分,然后前海北沿和烟袋斜街是一部分。徒步旅行的最大特点:在徒步观光的过程中,张弛进退由自身控制,投入在所处的环境中,沿途风景秀丽壮美令人流连而忘却疲劳。我们行走的这条路线,总体上感觉比较紧凑,整条线路走下来,交通的混杂、气候的局限,以及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制约,给游人的感觉并不是舒适的,而是疲惫。
二、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1、旅游商品有待规范。各个胡同里的路边的摊点不少,主要是老北京的风味,有豆汁、焦圈„„贩卖的物品能让旅游者感觉到地方特色,但是比较杂乱,卫生条件也还需要提高,需要有关部门进行规范化。
2.交通设施不完善。陟山门街的一个路口是一个很好的徒步旅游停留点,但是由于缺少停车场,道路交通混乱,非常拥挤,行人步行不是十分方便。另外,前海北沿的酒吧一条街但是不时有机动车通过,扬起的沙土让在店口休息的游人很不舒适,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