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消息来源的可信度评估
消息来源的可信度就是消息来源值得信赖的程度。消息来源的可信度直接决定着其提供信息的质量,总的来说,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越准确、客观、公正,消息来源就越值得信赖,其可信度就越高。但是消息来源的可信度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为保证所获信息的质量,记者编辑必须要自问——这个消息来源可以信赖吗,在多大程度上值得信赖?就是要对消息来源的可信度进行认真评估。不同类型的消息来源其可信度的评估方法会有所不同,但也有共性。通常可从以下角度来对消息来源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1)动机如何?
消息来源提供信息是处于何种动机或目的?有无不可告人的特殊目的?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动机往往直接决定着其提供信息是否客观、公正和准确。所以记者面对消息来源要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就是,他或她提供信息的动机是什么?西方一些主流传媒在自己的采编规范中强调这一点。
(2)是否权威?
消息来源是否是某个领域的权威?由于权威消息来源在某个范围或领域的最有威望、地位,所以权威消息来源更具令人信服的力量。一般来说,涉及该范围或领域的采访问题,消息来源的威望地位越高,其可信度就可能越高。
(3)接近性如何?
消息来源是否处于提供某信息的适当位置?一般来说,消息来源越接近信息,其可信度可能就越高,比如消息来源是事件的直接目击者,相反消息来源距离信息越远其可信度越低。这也是记者要区分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是一手资料,还是二手、三手资料的原因。
(4)关联度如何?
消息来源与其提供的信息是否存在某种利益关联?比如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能够使其从中获益。一般来说,消息来源与其提供信息的利益关联度越低,其可信度就可能越高。
(5)精细度如何?
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是否具体详细?一般来说,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越具体越详细,比如说提供很多细节性的东西,其可信度就可能越高。
(6)能否自圆其说?
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有无自相矛盾之处?如果信息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那么该消息来源的可信度就值得怀疑。
(7)历史记录如何?
如果消息来源以前提供过信息,那么其历史记录如何?以此可以判断其可信度。一般来说,历史记录越好,其可信度可能越高。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信度高的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就一定是可靠的,仍须谨慎考证,记者必须清楚这一点。
(8)可证实性如何?
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同时是否提供了可验证其信息的资源或路径?比如提供了可证实信息的其他消息来源,或者该信息能为其他消息来源或事实所证实。一般来说,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可证实性越高,其可信度可能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每个评估角度只是提供了评估消息来源可信度的可能性。比如说,一般情况下,消息来源越权威其可信度就可能越高,但并不必然如此。因为消息来源的可信度受多种因素制约,因此应尽量从多个角度对消息来源进行综合评估,不能单打一。通常记者评估的角度越多越严谨,评估的准确性也就越高。
美国广播电视新闻制作人协会消息来源评估方法
·消息来源怎样获得其所知道的东西?能通过政府档案或其他文献证实消息来源的信息吗?如何能通过进一步的报道或其他消息来源确认这一信息?
·存在潜在的假设,消息来源依赖记者询问的东西吗?
·消息来源的观点有多大代表性?别的人知道消息来源知道的东西吗?
·消息来源过去的可靠性和声誉如何?
·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动机是什么?消息来源能得到或失去什么?该信息使消息来源看起来更好、更坏、有罪或清白吗?
·记者同消息来源的关系如何?
·为什么使用该消息来源?使用这个消息来源是因为记者匆忙中并且这个消息来源在截稿前经常能提供好的引证吗?这个消息来源使用过度吗?
·记者担心失去这个消息来源吗?那种感觉歪曲了记者的判断吗?记者正被这个消息来源操纵吗?
·关于这一报道存在具有专门知识的独立个人吗?还有其他能帮助记者查证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吗?
(来源:RTNDA Ethics Guide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