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离亭燕·怀古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离亭燕·怀古

    宋·张升

    

    题考:《全唐诗话》:“黄颇,宜春人;与卢肇同乡,颇富而肇贫。同日尊路赴举,郡牧宴颇离亭,肇驻蹇十里以俟。”唐时人喜欢将科举故事入词,因为此故事在当时流传甚广,故以之为调名。又名《离亭宴》,燕、宴两字相通。

    

    作法:本词调共72个字。上阕起首为两个六字句,但并不要求对偶。第三句为七字,为仄起仄收的七言句。第四句为六字,入仄声韵。第五句要求上二下三。最后一句的句法与第二句相同。下阕与上阕要求基本相同,只是起首两句要求对偶。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⑴。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⑵冷光相射。

    ⊙●⊙○○▲ ⊙●⊙○○▲ ⊙●⊙○○●● ●● ⊙○○▲

    蓼屿⑶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 ●○○ ⊙●⊙○○▲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⑷。多少六朝⑸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 ⊙●⊙○○▲ ⊙●⊙○ ○●● ●●⊙○○▲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 ⊙●⊙○○▲

    

    注释:

    ⑴ 风物句:唐代杜甫《玉华宫》有诗句:“万籁真笙竽,秋色正潇洒。”潇洒,萧疏爽朗的意思。

    ⑵ 霁色:晴光。

    ⑶ 蓼屿:蓼花丛生的水边高地。

    ⑷ 低亚:低垂。

    ⑸ 六朝:指相继建都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六个朝廷,分别为东、东晋、宋、齐、梁、陈。

    

    评析: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描写了金陵一带的清秋景象,抒发了对六朝兴衰的历史感叹。全词层层推进,结构严谨,句子与句子、意象与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准确,勾勒甚密。这也是这首词最大的特点,体现着它高超的艺术水准。

    上片开始两句总写眺望所见,交代了地点、时间和总体印象。因为登临金陵,必然眺望长江。此时看的是,碧蓝的天空之下茫茫的江水悠悠不尽,晴光照耀,与冷光相交涉,造成了奇妙的光影效果。视线自然地转移,由江面到江边,便是蓼屿荻花洲、竹篱茅舍。上片的江面描写为下片的前两句提供了场景,其光影效果也与云际客帆、烟外酒帘相映成趣,使得画面更加萧疏明丽,这是极目所见。接下来开始怀古抒情、感叹历史,这里的“渔樵闲话”与上片的“竹篱茅舍”又有着意义上的逻辑关系。感叹之后,作者写到自己正“怅望倚层楼”,从而出现了感叹历史的人。画面最后定格在寒日西下,犹如一个镜头特写,其中包蕴的意味就由读者去联想吧。这首词登临怀古写景抒情意密法严,读者当细细体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