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导在此处延迟0.05~0.07s)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变化,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应波段(图3-11)。

    临床心电图学对这些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

    (一)P波

    反映心房除极过程产生的电位变化,是最早出现的波幅较小的波。P波可有多种形态(图3-12)。

    (二)P-R段

    实为P-Q段,传统称为P-R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图3-11 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

    

图3-12 P波的各种形态

    (三)Ta波及P-Ta段

    Ta波为心房复极波。正常Ta波的方向与P波相反,振幅较低,重叠在P-R段、QRS波群或S-T段中,不易辨认。

    P-Ta段为从P波终点至Ta波起点之间的时间,相当于心室的S-T段,故又称为心房的S-T段(STa),通常P-Ta段融合在P-R段或QRS波群中,不易辨认,也可延伸至S-T段使其偏移。

    (四)QRS波群

    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产生的电位变化,其振幅最大。

    QRS波群可因探查电极的位置不同而呈多种形态,已统一命名如下:首先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S波是R波之后第一个负向波;R’波是继S波之后的正向波;R’波后再出现负向波,称S’波;如果QRS波群只有负向波,则称为QS波。至于采用Q或q、R或r、S或s表示,应根据波幅大小而定。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标记波幅≥5mm的波,用小写英文字母标记波幅<5mm的波。多向波亦可按波幅大小比例确定大写或小写英文字母(图3-13)。

    

图3-13 QRS波群命名

    (五)ST段

    反映心室的缓慢复极过程。

    (六)T波

    反映心室快速复极过程产生的电位变化。T波可有多种形态(图3-14)。

    

图3-14 T波的各种形态

    (七)Q-T间期

    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八)u波

    是继T波后0.01~0.04s出现的一个正向小圆波。u波代表心室复极T波后的电位效应,是在心脏超兴奋状态下出现的,可能反映心室乳头肌或浦肯野纤维复极的电位变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