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的客观性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纷繁复杂的,同时又是普遍联系的。“联系”作为哲学的范畴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不以任何集团、阶级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随意创造世界上没有的联系,也不能消灭客观事物固有的联系。在自然领域,从宏观的巨大星系天体到微观的原子核内的基本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在社会领域,从经济到政治乃至思想文化各方面,也无不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科学发展的巨大成就,已经日益把人们过去没有认识到的联系清晰地揭示出来,有力地证明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尤其是“三大发现”的提出,为世界的普遍联系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使一系列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纷纷登台亮相,打破了各门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把不同学科联系起来,真实反映了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观念是有联系的,观念的联系根源于事物的联系。如果脱离开客观事物的联系,不顾客观情况,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就会在认识中犯错误,导致实践的失败。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固有的联系去把握事物。但是,由于事物联系的隐蔽性和过程的曲折性,由于主体认识能力和认识手段的局限性,在实际生活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都是常有的事。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详细地占有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不能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也不能把事实材料当作证明自己观点的随心所欲的工具。
上一篇:发达国家贸易政策概述
下一篇:如何登录服务器管理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