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又称Steele-Richardson-Olszewski综合征,是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和网状部GABA能神经元均严重受损导致的运动障碍疾病。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该病平均发病年龄为55-70岁,起病隐袭,男性稍多于女性。首发症状常为步态不稳和平衡障碍,常有跌倒。其次构音障碍,多为假性延髓性麻痹所致。患者可出现强直、少动和面肌张力增高使面部出现皱褶,表现为“惊奇”表情。

    该病的典型表现是下视麻痹,对PSP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大约1/3的患者有视物模糊、复视和眼部不适感。疾病初期眼球下视受限,出现双眼会聚不能和垂直眼震,检查眼球运动时出现齿轮样或跳跃式,眼球活动受限,眼球不自主固定注视某一点。

    多数患者出现双侧较为对称的帕金森症状和运动障碍,而颈部肌张力异常出现颈部过伸位则是PSP的常见症状。患者还经常出现眼睑痉挛,同时伴或不伴眼睑失用。约半数的患者出现智能障碍。症状和体征呈慢性渐进性加重。

    2.辅助检查 头部MRI扫描显示中脑萎缩以及T2加权像脑干被盖和顶盖弥漫性高信号,而PD和SND患者均未见到类似改变。PET检查显示额叶皮质葡萄糖代谢率降低、纹状体D2受体密度减少。但目前无确定的特征性改变。

    3.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病史和体检结果对于PSP的临床诊断相当重要,但该病病人主诉的症状演变常缺乏系统性,而且症状多叠加在一起,早期诊断很困难。本病主要需与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相鉴别。确诊需依据神经病理检查。临床诊断标准如下。

    (1)可能是PSP必备指标:发病年龄≥40岁,进行性加重。①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或②上下视变慢及发病1年内出现明显的步态紊乱伴跌倒。①、②具备一项且不存在能解释上述症状的其他疾病。

    (2)基本是PSP必备指标:发病年龄≥40岁,慢性进行性加重。垂直性或核上性眼肌麻痹和发病1年内出现明显的步态紊乱伴跌倒。不存在能解释上述症状的其他疾病。

    (3)确诊是PSP(definite)必备指标:临床上诊断可能是或基本是PSP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符合典型病理改变。

    (二)治疗

    无特殊治疗方法。PSP涉及多种神经递质系统受损,采用神经递质替代疗法是临床治疗的基础。胆碱酯酶抑制药、毒扁豆碱、乙酰胆碱增强剂等未见明显疗效。有临床研究指出左旋多巴/卡比多巴、金刚烷胺、咪哆吡以及阿米替林对该病有效。结果表明小剂量阿米替林(10到40mg,每日2次)可以改善PSP患者的运动障碍等症状,但用药剂量应个体化,单药应用比联合应用副作用更小。也有学者认为联合服用左旋多巴和5-羟色胺受体阻滞药有助于改善患者对左旋多巴治疗的效果。

    (三)预后

    经尸检证实该病平均存活时间是5~6.7年,经临床诊断的病例中,平均存活5.9~6.9年,主要死于肺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