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试论教师专业人格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试论教师专业人格

    试论教师专业人格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教师专业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的专业人格表现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独特的内涵,教师无时无刻不以自身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学生。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心理学上解释人格即个性。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依托。教师应该具备的与其专业要求相当的人格称之为“专业人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教师专业人格呢?

    一、教师专业人格的内涵

    具备完善人格的教师应该有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有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有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以及敢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能平等地对待学生,能开放式地驾驭教材、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发挥最大潜能,在友好融洽氛围中体验成功。

    概括起来,教师的专业人格至少包括高尚的品德与爱岗敬业精神,广博的知识和创造意识,关爱每一位学生,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教师专业人格的意义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人先正己”,要教会学生做人,就要先确立自己做人的准则。教师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职业,而育人者必先育己,以德育人、以才育人、以情激情、以行导行。教师的专业人格会像丝丝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教书育人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教师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首先要有光明,教师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首先要有火种,要培养学生健康人格首先要塑造教师理想的专业人格。纵观古今中外名师,无一不是以自己的崇高人格影响学生,无一不是首先推崇修身养德的。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必须“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徐特立的学识、人品和独到的思想就影响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成长。著名的哥本哈根精神“不教之教”学派创始人玻耳本人就以伟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他的弟子。该学派共有9人获得诺贝尔奖,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教师的专业人格在教育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合格教师的坚实基础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对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孔子说的“其身正”即是道德品质高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是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的,只有道德品质高尚的教师才能春风化雨,把阳光雨露洒进学生心田,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2.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成为不竭的清泉,要有渊博的知识。就必须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刻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只有治学严谨的老师才能培育出学风优良的学生。松松垮垮、不求甚解、主观武断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认真踏实奋发进取的学生。鲁迅先生之所以对藤野先生念念不忘,跟藤野先生严谨治学有很大关系。

    3.为人师表是教师专业人格的外在表现

    为人师表是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如果教师在职业劳动中坚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努力完善自身人格,就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学生正确认识美丑、区分善恶、克服不良,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培养教师专业人格的途径

    教师的专业人格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因而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努力完善自己,塑造高尚人格,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绽放异彩。

    1.养成良好的个性修养

    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和社会责任感,是教师人格构成的重要内核,也是教师最能够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力量。教育自始至终实质上是一个人与人相互影响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磨炼意志,抗拒诱惑,不因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某些阴暗面和不平事而放弃追求、怀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教师应当注重修炼自身的良好德行,学问无止境,修身亦无止境。教师应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崇尚正义鄙视邪恶,以求真、至善、达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每一件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关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真切关爱、尊重与信任是其人格魅力中最容易为学生认知和感受的,也是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发展的推动力。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身为教师,首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须知教师的一声亲切鼓励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教师的一句恶语中伤则可能带给学生终生的阴影。其次,教师们还必须真正地了解、熟悉自己的学生们,除了给予学生日常生活上的关怀与照顾外,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学生的心理关怀者。当学生因遭遇挫折而萎靡不振时,给予他亲切的鼓励与安慰;当学生因思想信念出现偏差而陷于迷茫时,给予他正确的牵引与指导;当学生因创造与发现获得快乐时,分享他的快乐并表示对他的欣赏和赞许;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或思想观点提出质疑时,能够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与他探讨论证;当学生的才情、别趣及独特个性得不到理解与认可时,以友善、尊重的态度对待他,并给予悉心的点拨与引导。师爱不仅带给学生的心灵无以言表的快乐与抚慰,而且给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灵感以最良好的诞生环境。

    3.注重仪表

    风度仪表虽是以人的外部形象表现,但其实质是内在的折射,是人内在美的外在体现。教师要在穿着上整洁得体、大方自然,即衣着打扮与教师的身体特点、职业要求相符合。无论款式还是色彩的选择都得讲究自然、大方,不求艳丽、新奇。否则,服饰就成为学生注意和兴趣的中心,从而破坏教学气氛、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随时都应充满饱满的热情,不论自身有多少烦恼、忧愁,都应给学生一个积极进取、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形象。

    总之,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影响学生。塑造他们的美好心灵。不仅教给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专业人格的修炼,不断完善自我,依托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积好在心,久则化之”,以自身健康人格的内化,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责任。

    作者:何泽刚,大足田家炳中学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余文森,连榕.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