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界决定境界
所谓眼界,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程度与广度;所谓境界,是指人在修养、学识和道德上所达到的程度或层次。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做得好。眼界越宽广,境界越高,这就是眼界决定境界。
眼界决定境界。雄鹰飞翔蓝天时,犀利的目光紧紧盯住地上奔跑的兔子;青蛙坐在井里时,仰望的目光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天空。这便是动物的眼界,视野所及,心之所止。人却不然。如果没有放眼宇宙的眼界,怎会有霍金坐在轮椅上探究到黑洞的奥秘?如果没有独特的音乐感受,怎会有帕格尼尼成为演奏界“魔鬼天才”的神话?如果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怎会有毛泽东领导百万雄师摧毁蒋家王朝的历史创举?正是非凡的眼界,才成就了历史上一个个举足轻重、英名永存的人物。
有意义的人生,就是不断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境界源自内心,折射精神,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动机。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具有至高无上的境界,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高尚的境界是高尚行为的基础。领导干部要成为党的宗旨的模范实践者,就必须要有高尚的境界,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锻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常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思,修炼“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品行。
一定的眼界又反映和影响着一定的思想境界。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做任何事情,只有眼界宽广、目光远大,才能看得更广、更远,才能心胸开阔。目光如鼠、见识短浅,是不可能有崇高境界的。
邓小平强调,领导干部“眼界要非常开阔”。他曾经明确指出:“考虑任何问题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领导干部的眼界宽广应有以下三方面的内涵:
放眼世界的战略思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必备素质。在当今这样一个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日益增强的开放世界里,是否有战略的眼光、开放的思维,是否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闭目塞听、封闭落后,必然被时代所淘汰。要有放眼世界的战略思维,就是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从全球的角度来认识国情,善于从全球着眼考虑与谋划我们自己的事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激发创新活力。只有把中国的每一步发展都放在国际大格局中运筹帷幄,才能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洞察未来的深邃眼光。“风物长宜放眼量”。领导干部是一任接一任的,而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长久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应着眼未来、着眼长远,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决不能为了个人的“政绩”和升迁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洞察未来,还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一种未雨绸缪、见微知著的能力和本领。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规律的,都有一个由隐到显、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
统揽全局的宽阔视野。“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目无全局的将领,即使争得一城一池,最终难免全军覆没;目无全局的棋手,纵然围得一子一目,终究难逃满盘皆输。经济社会生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否具有统揽全局、驾驭全局的视野和能力,是衡量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江泽民曾经指出:“讲政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讲全局、懂全局、谋全局。这对于各级党政一把手来说极为重要。”领导干部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培养系统思想,讲究辩证思维,善于在千头万绪的工作和错综复杂的矛盾中,牢牢把握和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的工作。要抓方向、谋大势、管大局,注重研究和思考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善于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担负的责任放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衡量。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准,才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分清是非,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保证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宽广的眼界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必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经受长期艰苦的磨练。
拓宽眼界,必须多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让智慧拓展思维空间。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判断世界形势,认识和处理复杂问题。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反映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种新知识,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头脑。其次要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知识。现代领导干部的眼光,不仅应具有现实的广度,而且应具有历史的深度。要认识今天的世界,就不能不知道它的过去。通过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更深入地认识今天的世界。再次要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善于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只有确立不断学习、全方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做学习的楷模,才能以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开阔的眼界,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不断推进事业向前发展。
拓宽眼界,需要加强修养,不断战胜自我。拓宽眼界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必须战胜种种诱惑和考验,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古人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人要战胜的最大敌人正是自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遇到的诱惑和考验很多。有的人往往见诱心动,见财心痒,见色脑昏;有的人虽然主观上想开阔眼界、提高境界,但遇到一点麻烦就知难而退,有了一点过失就自暴自弃。如何在考验和困难面前抗住诱惑、顶住干扰?如何去战胜“小我”、成就“大我”?重要的是加强修养,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初”、“慎微”、“慎终”,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不为私欲遮住眼。
拓宽眼界,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领导干部眼界的拓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渐升华的过程,一个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人们常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于经过不断努力和锻炼,在提高境界、开阔眼界上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决不能自以为是、沾沾自喜,而应把它看成是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个步骤和环节,看成是为进一步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一个步骤和环节。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深化,开阔眼界、提高境界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和层次,还有新的高峰等着我们去攀登。如果满足于已有的进步,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眼界,不断达到新的更高的境界。
上一篇:伽利略的科学论敌
下一篇:与皇帝有关的一些称谓_冷历史